放大圖片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內地多城市密集出台國資改革政策,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中國國資改革已從「第一梯隊」的央企擴大到「第二梯隊」的地方國企,後者甚至有後來居上的勢頭。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直轄市,重慶將國企改革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地方國資改革的橋頭堡。重慶國資委黨委書記胡際權表示,重慶國企改革要最終實現「五增一降」的目標,即企業利潤、上繳稅金、資本回報、非公成分、社會貢獻穩步增長,資產負債水平逐步下降。重慶國資委主任廖慶軒透露,重慶國資未來將積極探索國企改革,力求實現新突破、新成就。■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面對2013年整體低迷的全球經濟形勢,重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09億元,利潤總額250億元,上繳稅金19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8%、5.3%和10.8%,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而重慶市國資委組建之初,總量僅1700多億元的國有資產,分散在60多個企業集團,1500多個子、孫公司手中,全市國有經濟領域一派「小、散、亂」的景象,資產負債率逾80%。
重慶已成為中國國有企業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
廖慶軒表示,主要指標平穩增長的同時,重慶正穩步推進國企「走出去」。三峰環境垃圾發電業務進入印度市場,四聯集團LED燈具通過阿根廷本地認證,機電集團PTG公司、恩斯特龍直升機公司等一批海外收購項目實現收購後持續盈利。
續推國企整體上市
儘管有關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專項意見尚在市政府修訂過程中,但不久前召開的2014年重慶全市國資工作會議已提前傳遞出「全面改革」的信號。重慶市國資委主任廖慶軒在會上坦承,目前重慶國資多元化改革深度不夠,混合所有制比重不高,治理結構還不完善,經營機制仍待轉換;國資監管存在管得過多、過細和不到位的現象,「大膽探路,穩步前行」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總思路。
重慶近年來推行大國資監管體制,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產的統一,建立功能性國企服務城市建設;同時堅持整體上市路徑,不斷引入央企、外企和私企,推進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重慶市國資系統1505戶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713戶,佔比47.4%。在A股IPO暫停的背景下,重慶銀行成功在香港聯交所完成H股發行上市。
目前,西南證券正積極完善金融服務全產業鏈,商社集團主動進軍電商和消費金融領域,外經貿集團謀劃保理業務,農投集團籌建農業融資租賃,化醫、機電、四聯、能源等集團優化資源整合,輕紡集團、水務資產、三峽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這些都顯示重慶國資調整轉型的步伐正在加快。
創新引領改革發展
2013年6月26日,備受關注的神舟十號飛船成功返回地面。很少有人知道,神舟十號發射升空時的地面供氣系統,是由一家重慶國企研發製造的。這家企業就是重慶氣體壓縮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重慶氣壓」)。從2010年開始,重慶氣壓啟動了往復壓縮機高壓無油潤滑技術研究,經歷無數次試驗和失敗後,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關,打破國外壟斷,成為國內高壓無油潤滑技術的引領企業。
重慶氣壓只是眾多重慶國企中的創新代表。2013年11月,在重慶市國資委主導下,重慶國有企業開始實施新一輪創新驅動戰略,圍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品業務創新「四大主線」,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
技術創新是工業企業的活力源泉。長期以來,中國的工業企業沒有佔領「微笑曲線」中技術研發、品牌服務兩個高點,而是處於加工組裝低端環節。為了改變此類局面,重慶國資委為市屬國企制定了下一步創新驅動戰略--堅持「四個結合」,即市場導向與全市發展大局相結合,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相結合,立足當前和謀劃長遠相結合,掌握核心技術與提高系統集成能力相結合;實現「三個突破」,即在政策支持上有新突破,在創新成果上有新突破,在創新驅動上有新突破。
商業模式創新是持續提升商貿企業能力的主要抓手。胡際權認為,面對信息化、市場化、全球化對傳統產業模式的巨大衝擊,商貿企業必須推動以機制創新為靈魂、以佔領客戶為核心、以經濟聯盟為載體、以信息網絡為平台的商業模式創新。未來幾年,重慶商貿物流企業將重點發展電商、現代綜合物流等,爭取集中優勢國企資源(股權、資金等),着力打造電商、現代綜合物流兩大產業鏈,加大國企間電商、物流的整合力度,形成合力,並助推企業加快物流區域網絡狀佈局,加強電商與物流的結合。
過去10年,投融資體制創新是重慶國企改革發展最具成效的亮點之一。受益於此,重慶市大劇院、科技館、圖書館相繼落成。重慶國有投融資企業10年撬動了6000億元資金投入到重慶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承擔了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4000多公里高等級公路、10多條隧道、10餘座跨江大橋、140公里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的建設,推動重慶基礎設施條件大步提升。
但隨着可調配土地資源和政府性建設任務逐漸減少,投融資企業再單一依靠土地杠杆來帶動發展的路徑將不能適應發展的新要求。一方面,基礎設施建設是有階段性的;另一方面,推動投融資企業的市場化發展是大勢所趨,國有投融資企業只有創新轉型,才能經受住市場考驗。
種種跡象表明,重慶投融資企業正處於「二次創業」的重要關口。為此,重慶市國資委明確了重慶投融資企業體制創新的方向--總體上要着力構建資金來源多樣化、融資機制市場化、融資主體多元化、融資平台多層化的新型投融資體制,大力推進證券化、股權化、資本化、國際化的融資渠道創新,優化融資結構,提升融資能級,完善融資環境,更好地滿足新時期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投融資需求。
據了解,今年開始,重慶投融資企業的改革創新將從創新信貸融資模式、創新股票融資機制、創新債券融資機制、運用新型融資工具、創新票據融資機制、加快國資證券化資本化、創新項目融資機制七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
全面啟動綜合改革
胡際權指出,打好改革攻堅戰,首先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其次要把握好改革的重點和關鍵,第三要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據了解,重慶國資將推出首期總額約2000億元的近100個開放項目,面向社會資本,並試點推動國企集團層面的股權多元化改革,力爭今年2-3戶取得實質突破。同時,編制市屬國企三年上市規劃,年內力推重慶燃氣、川儀股份和建工集團等企業實現上市。此外,還將引進一批股權投資基金等民間投資主體參與國企改制上市、重組整合、對外併購。擇機選擇2戶左右條件成熟的國企,開展改組或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試點工作。
在重慶國資委內部也將實行機構改革,深化簡政放權,完善監管制度,調整監管方式。在國企中建立起《章程》治理機制,完善「三會一層」運行機制,在多元化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起差異化的薪酬體系。
重慶國企助力「五大功能區」建設
過去的一年,國企在重慶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重慶新增軌道運營里程2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403公里,新增鐵路通車里程333公里,完成10萬戶居民供水設施改造,公租房新開工面積665.3萬平方米,新交付96881套,保障了26.16萬低收入群眾的居住需求。
胡際權表示,重慶市國資委要從改革、創新等方面開展2014年工作,推動國企在實施五大功能區域建設中捕捉市場機會。
在都市功能核心區,國企要着力發展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在都市拓展區,國企要發揮在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在城市發展新區,國企要推動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
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遵循「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原則,積極參與特色農業、特色旅遊等特色產業發展。
未來,重慶國資將積極引導國企支持區縣城市道路橋樑、供排水、能源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國企在區縣佈局一批有市場前景、有利潤空間、有稅收貢獻、有就業崗位的優質項目。據悉,目前重慶市國資委已與萬州、永川、大足、開縣、雲陽、榮昌等區縣開展對接,洽談了不少合作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