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渡口區是重慶近現代工業的搖籃,因鋼而興。2011年,重鋼環保搬遷,大渡口擺脫單一的「基地型城區」的形象,由此新生。2013年,重慶推出五大功能分區戰略,大渡口內環以北地區被劃為都市功能核心區,其他地區為都市功能拓展區;同年,大渡口區成為重慶唯一被國務院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的區縣,重慶市政府將大渡口轉型發展上升為市級戰略,定位為重慶主城「生活品質之城,新興產業之區」。
國家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政策、重慶市政府第100次常務會扶持大渡口轉型發展政策及得天獨厚的「一地跨兩區」發展機遇,集於一身,給大渡口後發趕超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老工業基地破繭化蝶的華麗轉身,正在精彩呈現。■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毅
三台「發動機」 推動後發趕超
2011年重鋼環保搬遷後,大渡口區處於轉型發展最艱難的時期。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離開後,大渡口區需要時間培育一批新的支柱產業,而此時「集聚要素資源,增強發展動力」顯得尤其重要。
兩年間,大渡口區堅持對上爭取、對外開放和對內挖潛並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匯聚轉型攻堅的強大合力:先把大渡口作為重慶市唯一區縣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實現國家級扶持政策取得歷史性突破;而後又爭取重慶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支持大渡口區轉型發展的會議紀要》,將大渡口轉型發展上升為市級戰略;去年,重慶推出五大功能區戰略,大渡口又獲得了「一地跨兩區」的發展機遇。
三大政策猶如三台功率強勁的「發動機」,帶動大渡口駛上了後發趕超的快車道。
大渡口區委書記盧建輝堅定地表示,2014年,大渡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着重慶五大功能分區戰略以產業發展為導向推動城市功能佈局的調整,大渡口區轉型發展的定位和方向進一步明晰,空間效應逐步顯現,近30平方公里連片未開發土地,更利於產業集中佈局;重鋼環保搬遷後,大渡口騰籠換鳥,生態環境大幅改善,土地價值得到釋放,大渡口已經迎來了發展新契機。
大渡口區區長方佳軍認為,2014年,大渡口區轉型發展新篇章已經開啟,經濟、城市、社會三個方面的轉型將有助於大渡口早日建成「生活品質之城、新興產業之區」。
三大片區 蓄勢待發
隨着重慶主城中心區域土地資源消耗殆盡,大渡口區成為重慶主城核心區擁有最多最優質的土地開發資源的區域,老重鋼片區、釣魚嘴片區、小南海片區三塊「寶地」以及舊城改造共計約60平方公里開發已蓄勢待發,為打造極具後發優勢的生活品質之城奠定了基礎。
重鋼片區6.59平方公里,主城內環核心區域僅存的大面積未開發的濱江土地,依山傍水,被譽為長江上游的「維多利亞港灣」。規劃進駐重慶工業博物館、重慶文化創意產業園、新港碼頭等大型項目,重點招引商務樓宇、創意文化等,定位打造成區域性中央商務區和時尚創意中心。
釣魚嘴片區6.12平方公里,三面臨江,環境自然天成,是重慶主城唯一未開發的半島,被列入主城兩江四岸十大重點開發區域之一。規劃以文化休閒旅遊為核心,重點規劃打造三千年巴渝文化集中展示體驗地、重慶城市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實現高端商務居住與都市旅遊休閒相融合,構築重慶的城市旅遊文化地標。
小南海片區17.75平方公里,規劃發展生態觀光、度假、休閒娛樂,規劃建設千年古?金鼇寺、小南海溫泉(已建)、遊艇基地、生態別墅等重點項目,整合片區生態、宗教、民俗、溫泉、水體等資源,發展都市旅遊休閒區,打造成親水、親山、親生態的「生態休閒樂園」。
五大產業 助轉型升級
總面積103平方公里的大渡口橫跨兩大功能區域,27平方公里為都市功能核心區域,76平方公里為都市功能拓展區域。其中,內環以內的都市核心區域重點佈局電子商務、總部經濟、工業博物館經濟;內環以外的都市功能拓展區域重點發展都市工業、濱江休閒和主題旅遊。
其實早在2007年,大渡口區就開始圍繞現代商貿、總部經濟、創意休閒、信息服務、都市工業五大產業「做文章」,先後引進了天安數碼、海康威視、中石化潤滑油、富士康、迅雷、香港億和等知名企業。全區共簽約引進項目上百個,為全區轉型升級提供了大批項目支撐。
華僑城、神州數碼、宜家、麥德龍、迪卡隆、金科文等企業目前正在洽談中。全區共簽約引進項目102個,協議引資近600億元,為全區轉型升級提供了大批項目支撐。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總部經濟已從規劃變成現實。據介紹,大渡口區現已成功引進天安數碼(總部群落)、中冶建工總部、中鐵電氣化西南總部、中美國際總部、海康威視總部、艾普網絡西南地區運營中心、賽瑪特通訊總部等14家企業總部,西城大道總部經濟區基本成形。預計到2017年將形成年銷售200億,稅收10億,近20棟大廈的總部群。
大渡口的蝶變正在上演--到2015年,該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200億元,以製造業、建築業等為主體的總部經濟區初步成型;都市工業發展特色鮮明,逐步全面走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
蝶變的大渡口,大有作為!
「一北一南」演繹商貿傳奇
在大渡口轉型發展當中,現代商貿被提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一北」九宮廟商圈、「一南」劉家壩商貿集聚區,為大渡口發展現代商貿做了最精彩的詮釋。
九宮廟商圈作為主城五大新興商圈之首,建設打造主城唯一的生態休閒商圈,商圈一二期建成商業面積65萬㎡,獨有定位特色與巨大商業潛力已吸引華潤等國內外知名商業地產商進駐開發,近期商圈三期待開發的商業用地150畝,預計2020年前商圈銷售額突破百億元。
劉家壩商貿集聚區規劃面積1500餘畝,擬招引O2O(線上線下聯合)雲商市場、中高端零售、新興專業市場等業態,依托內環高速、輕軌交通等便捷交通輻射主城南部150萬消費人群,形成重慶南城中高端消費地標。
建橋園區:工業園區新標杆 區域轉型新支點
2013年,大渡口區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成為重慶市唯一納入此項規劃的區縣,作為該區在「後重鋼時代」的產業重構支點,歷經10年發展的建橋工業園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入重塑老工業基地新形象、豐富發展新內涵的「黃金年代」。
目前,建橋工業園區已建成A、B、C3個區域,A區約為5平方公里,基本是總部經濟區;B區為約2平方公里,主要是新材料和高端的製造業集中的區域;C區約13.5平方公里,主要是樓宇工業或者是電子商務。A、B、C三區的功能劃分讓建橋有了成為主城唯一一個城市中心工業園區的可能性。受此吸引,目前入駐園區的企業中,共有世界500強11家,中國500強11家,上市公司25家。
建橋工業園將在未來的產業定位上,大力發展以總部經濟、服務經濟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園區從第二產業向2.5產業轉型。
A區圍繞總部經濟、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打造重慶主城的總部基地和創新園區。B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進一步推進新材料產業和生產型製造業發展,打造先進裝備製造基地。C區依托樓宇工業,重點發展節能環保、安防設備、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進而帶動大型居住集聚區的形成。
按照規劃,到2015年,建橋園區現代製造業體系和現代都市產業體系將基本建立,產城融合發展格局初具規模,園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區GDP比重將達到50%,純產業用地產出強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00億元,年實現稅收13億元,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率達到35%以上。
大渡口區推十項優惠政策誠邀天下商
重鋼環保搬遷後,大渡口區亟需轉型升級,但轉型之路艱難曲折,後發崛起任重道遠。為此,大渡口推出10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助力該區轉型升級。
--全市唯一納入《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的區縣,可參照享受所有國家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優惠政策
--享受西部大開發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類產業按照15%徵收企業所得稅(其他地區為25%)
--建橋園C區享受西永微電子園的所有優惠政策
--給予鼓勵類招商引資項目投產後所繳納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區級留成部分2-5年返還
--對落戶大渡口區自購地樓宇經濟、總部類項目的土地出讓金、建設配套費區級留成部分給予返還,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租用區內樓宇孵化器給予租金補貼
--給予鼓勵類大型商貿流通業、現代服務業項目一次性獎勵、補貼
--給予招商引資項目貸款貼息
--每年2000萬元專項應用技術研發資金支持企業創新創業
--企業高層技術及管理人員5年內所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地方留成部分,由財政全額返還
--給予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一企一策」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