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顯示,福建省以65.95%的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目前,福建省森林面積801.27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66674.62萬立方米,森林蓄積60796.15萬立方米。相較5年前,福建省森林覆蓋率上升了2.85%,森林蓄積量淨增12359.87萬立方米,提前兩年實現「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雙增」目標。2014年,福建林業將緊緊圍繞「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目標,以「敢闖」的銳氣和「會闖」的睿智,深化改革、創新機制、科學發展,為建設「生態省」和「美麗福建」作出新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蓉、翁舒昕
數據顯示,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5.95%,繼續保持全國首位。2013年全省共完成造林綠化總面積338.4萬畝,佔總任務的112.7%,再次彰顯了福建樣本綠色發展的獨特魅力。
作為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福建在生態建設方面始終走在前面。歷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2002年,時任福建省長習近平就提出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指出,生態是重要的競爭力,也是福建一個重要的後發優勢。省長蘇樹林強調,福建的目標是將「綠洲福建」升級為「生態福建」,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大省。據悉,福建省十幾年來造林面積近3000萬畝。特別是近3年,全省再掀造林綠化新高潮,造林面積更是超過1300萬畝,創造了福建造林綠化新的歷史。
踐行「生態省」構想 提升森林品質
福建之所以能擁有良好的森林生態資源,並非一日之功,貴在以生態為重,持之以恆抓落實。近年來,福建省通過提倡不煉山造林,林木主伐由皆伐向擇伐轉變,紮實開展丘陵山地茶(果)園和墓地生態治理,持續推進森林撫育和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等項目建設,加快樹種林種結構調整,強化封山育林,提高森林整體質量和生態功能。2013年,全省完成中幼林撫育445.9萬畝、封山育林888萬畝、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31.1萬畝,均超額完成任務。
據了解,去年福建省新增閩江河口濕地和茫蕩山2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閩江河口濕地被評為「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目前,福建省擁有自然保護區86處,其中國家級13處、省級20處,保護小區3300多處,保護區面積佔全省陸域的6.8%;擁有森林公園178個,其中,國家級29個,省級128個。
福建省林業廳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福建林業部門將加快編制《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劃定並嚴守林地和森林、濕地、荒漠植被和物種4條生態紅線,謀劃實施一批林業重點生態修復工程,強化制度建設和政策保障,充分發揮林業在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重要作用。
科技支撐興林業 示範帶動富民
據了解,2013年,福建省林業部門組織實施了生態建設與修復等40多項省級以上重點科研項目,13項林業科研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通過第11屆「6.18」平台,成功對接林業項目成果87項。完成6個林業省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推進10個省級以上林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全省實施林業科技推廣示範項目34個,新增示範基地3萬畝。
福建省政府將設施花卉、竹業、油茶等納入今年「五大戰役」中現代農業戰役的重要內容,目標完成示範基地建設15萬畝,讓更多的科技進入林區。2013年以來,通過實施新型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舉辦農村實用技術遠程培訓12期,鼓勵1700多名林農免費參加大中專學歷教育,有效提升了林農、家庭林場主、林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經營能力,促進了林農增收。福建扎實推進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花卉品種引進與創新和第四期林木種苗科技攻關,新建林木良種基地2699畝,認定了首批林業骨幹苗圃54家,供應各類苗木4.86億株。
林業廳負責人表示,新的一年,福建林業將強化科技支撐,整合科技資源和力量,篩選一批長期制約福建林業科學發展的瓶頸性技術難題,集中力量開展重點科研攻關,提高科技貢獻率。同時,加快林業信息化工作,啟動林業信息化統一基礎平台和全省林業數據中心建設,整合升級林政、林權管理等重點業務管理信息系統,提升電子政務水平,打造福建智慧林業。
提升延伸展綠意 彰顯福建樣本
記者從福建省林業廳獲悉,2014年,福建將加快造林綠化美化,按照「山上抓提升,山下抓延伸」的思路,繼續完成530萬畝造林綠化美化任務,其中人工造林更新130萬畝(含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綠色屏障造林65萬畝)、封山育林200萬畝、森林撫育200萬畝。
據悉,福建今年安排省級以上資金近9億元補助造林綠化美化工作。在提升方面,重點推進沿海防護林基幹林帶建設、「三沿一環」(沿海、沿江、沿路和環城一重山)重點生態區位林分修復等,同時加大對生物防火林帶、油茶豐產示範片、珍貴用材樹種造林等投入;在抓延伸方面,堅持造林綠化與景觀改造相結合,重點推進綠色城市、綠色村鎮、綠色通道建設,特別推進高速公路森林生態景觀通道和省級示範「綠色村莊」建設,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林木綠地認建認養活動,積極創建森林城市。
福建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促進為輔的資源培育方針。福建省林業廳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加快推進重點水土流失區封山育林和以撫育間伐為主要措施的森林經營,認真實施中央和省級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項目,加快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林木良種基地等建設,努力提高森林蓄積量和森林生態功能。
站在新起點,面對新目標,福建林業將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備足後勁、蓄勢再發,綠色發展的福建模式將開啟新的征程。
綠色產業助力「興林富民」
2013年,福建省林業產業總產值3610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16%。其中,規模以上林產工業產值完成3137.2億元,銷售產值實現3030.2億元,出口交貨值完成243.49億元。福建綠色產業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助力林興民富的經濟新格局逐漸形成。
記者了解到,2013年,福建林業行業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枚、福建名牌產品70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個,83家林業企業生產的產品被認定為資源綜合利用產品。
品牌戰略推動了福建林業產業發展。截至今年2月,全省規模以上林業企業已達2245家,其中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41家,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達到19家。福人木業集團、永林集團、優蘭發集團、福建金森等林業企業蜚聲海內外。
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以實施現代農業行業、油茶、花卉項目和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等為載體,加快扶持林業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現代化經營水平。生物醫藥產業已形成一定的集中區;以松香、松節油、活性炭、樟腦丸為重點林產化工產業,年產值突破60億元;全省活性炭產量9萬噸,佔全國60%以上;建寧縣種植無患子8萬餘畝,成為目前全國無患子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綠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民致富,在福建主要林區,林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管道之一,涉林收入已佔農民收入的近一半。
據林業廳負責人介紹,2014年,福建將按照「抓龍頭、興產業」的要求,扶持一批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加快發展,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集聚,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將引領更多企業通過改造提升,走上節能減排和綠色清潔的健康發展道路。
林下經濟 富民新亮點
據悉,2013年,福建林下經濟實現產值約706億元。林下經濟的發展不僅保護了生態資源,更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打出了一張生態、民生雙贏的好牌。
福建省級財政從2013年起,連續3年每年安排3000萬元對林下經濟發展予以補助,市、縣(區)財政同期安排資金對林下經濟發展予以扶持。去年共落實省級以上林下經濟專項扶持資金5000萬元,發展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在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各地湧現出林藥、林菌、林竹、林果、林花、林苗、林蜂、林禽、林畜、林脂等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模式,以短養長、立體經營,逐步實現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目標。如大田縣八峰天然菌業合作社,在生態公益林下發展紅菇、泥菇、木耳等天然珍稀食用菌,經營面積達2600多畝,社員每戶年均分紅近3.5萬元,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據了解,今年福建將編制完成全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引導科學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森林旅遊等林下經濟,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立體開發森林資源,努力實現「不砍樹,也致富」。林業廳負責人強調,要發揮福建省生態環境好的優勢,加強與旅遊部門的合作,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很好地融入全省旅遊產業中發展壯大,打響「森林人家」品牌,通過森林休閒健康遊,讓更多人走進林區,促進林業特色產品消費,帶動林農持續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