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2013兩會專輯 新開局 新起航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西安國際港口務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領風騷 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顯雛形


放大圖片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中亞四國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點亮了新絲綢之路,翻開了中國向西開放的新篇章;2014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些構想和部署,充分說明國家正在積極推進內陸地區的開發開放,推動中國和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合作。

風乍起兮,雲飛揚!古絲綢之路起點,而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新起點--古城西安,一股向西開放的熱潮正在積聚、匯流、洶湧。在中國最大的內陸港-西安國際港務區,一系列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大策劃、大動作已經拉開了帷幕......■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曉燕

絲路建設風雲再起 西安國際港務區成戰略要地

城市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力量。歷史上,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策源地,曾為促進中西方貿易合作和文化交流發揮了核心作用。作為新歐亞大陸橋起點和核心城市之一,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再次把西安推向時代前沿。

面對新機遇,陝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適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目標,以期為陝西和西安外向型經濟發展開拓更為廣闊的空間。

2013年9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西安召開的第四屆歐亞經濟論壇開幕式上指出,「陝西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客運站、中國最大的陸地港口和兩個功能齊全的綜合保稅區......」其中,「最大的陸地港口」即是指西安國際港務區;「兩個功能齊全的綜合保稅區」之一的西安綜合保稅區就設立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園區內;而「亞洲最大的鐵路客運站」距西安國際港務區也只有10分鐘車程,西安國際港務區,聚集了陝西發展外向型經濟最核心的戰略平台資源。

難能可貴的是,近年來,西安國際港務區積極回應國家向西開發開放的戰略決策,一方面創新思維、砥礪奮進,用短短5年的時間為西安貢獻了一個中國最大的內陸港;一方面未雨綢繆、東聯西進,依托新歐亞大陸橋為探索新絲綢之路的大通關模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與西安國際港務區的發展路徑和探索方向不謀而合。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韓松表示,「國家有號召、有戰略,陝西有需求、有支持,西安港有條件、有優勢。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西安國際港務區責無旁貸!」

我們相信,西安國際港務區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上的戰略要地。

內陸港蓄勢再發 全力打造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

經過五年艱苦創業,西安國際港務區成功打造出中國最大的內陸港,業務輻射陝西全境以及甘肅、寧夏、河南、內蒙古、山西等周邊省份,塔塔特鋼、中化集團、日立永濟等102家企業在西安綜合保稅區開展國際貿易、保稅物流等業務。探索出一套「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內陸港模式,使不沿邊、不沿海的西安實現了從內陸城市到港口城市的蛻變,獲得了經濟意義上的「臨港優勢」。

如果說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支撐平台,使西安國際港務區具備了「港口」必須的功能要素,那麼他們與青島港、天津港、連雲港港、阿拉山口口岸、霍爾果斯口岸等九大沿海沿邊港口、口岸結成的戰略夥伴合作關係,則使西安港的運營已經漸入佳境!

2014年伊始,西安國際港務區圍繞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目標,不斷完善西安綜合保稅區的功能,加快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建設,發揮西安地處中國版圖幾何中心,承東啟西、聯通南北的地緣和區位優勢,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

圍繞這一目標,西安國際港務區謀定而動,加緊規劃加入港口協會的有關事宜。記者日前從有關人士獲悉,該區已聯同中國港口協會、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舉行了中國港口協會內陸港分會的籌備會議,就內陸港分會的章程、籌委會名單及理事單位名單進行了討論。下一步將對中國內陸港現狀展開調研,研究制定內陸港貿易規則,並最終與國際港口體系形成對接。

與此同時,西安國際港務區已向國家交通部遞交了港口代碼申請,積極推動西安港融入國際港口體系,努力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運輸始發港及目的港。

「長安號」盛大啟航 開通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通道

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意義在於開展經貿合作,開展經貿合作的前提條件是通暢的國際物流通道。然而,長期以來新歐亞大陸橋通而不暢的問題一直困擾着中亞各國和中國中西部地區,嚴重阻礙着沿橋地區經貿往來和旅遊業發展。

為了打通新歐亞大陸橋的「任督二脈」,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的全力推動和各方支持下,2013年11月28日,在西安國際港務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首條始發西安開往哈薩克斯坦的國際貨運班列--「長安號」終於在萬眾期待下順利開行。次日,西安至哈薩克斯坦熱姆的整車貨運班列開行,這是國內首趟直達中亞的整車貨運班列,開創了中國鐵路國際整車貨運新紀元,有力地破解了中國向西開放的重大瓶頸。

為了保障「長安號」健康持續運營,西安國際港務區先後與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口岸合作確定了「屬地報關,口岸驗放」的通關模式,實行「貨物即到,即期換裝」,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截止目前,「長安號」已順利開行4趟,貨物類型逐漸豐富。省外貨物紛紛上列。借助西安綜合保稅區和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功能,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輕工產品和建材也採用「二次轉關」模式成功上列。

上個月,西安國際港務區傳來好消息,西安綜合保稅區青島港大宗商品(棉花)交易中心正式簽約落戶,「長安號」將載着來自中亞的棉花、小麥等具有中亞特色的產品回到「絲路」新起點。

按照總體規劃,「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將分為「一幹兩支」,「一幹」為西安-鹿特丹,全程9850公里;「兩支」一是西安至熱姆,途徑阿拉木圖,目前開行的就是這條線路;二是西安通往莫斯科,全程7251公里。今年,國際港務區在穩定提升開往哈薩克斯坦線路業務的同時,將努力推動「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行至莫斯科。

記者在西安國際港務區了解到,中國鐵路總公司已經對國內多地開行的國際貨運班列進行了優化整合,形成一條中歐快運幹線,而「長安號」成了「中歐快線」發往中亞的第一列國際班列(編號80001)。

陸空聯動 攜手構架陸空立體絲綢之路

西安是中國六大鐵路樞紐站之一,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中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西安連接全國的高速公路網絡越織越密。面對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奮鬥目標,西安國際港務區提出了陸港與空港連接,陸港與空港一體化建設和聯動發展的戰略構想,得到省市政府支持。

為了整合西安在鐵路、公路、航空方面的優勢資源,提升西安物流業綜合實力,2013年7月,西安國際港務區與空港新城按照陝西省關於「加強陸港、空港聯繫,強化平台銜接」的要求,達成「錯位競爭、協調發展」的共識,為實現兩港在通關機制、物流組織、多式聯運等方面的無縫對接進行了務實高效的磋商。

2014年伊始,陝西省再次把推動陸港、空港聯動,構築全方位、立體式絲綢之路作為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重要工作。2014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完善西安綜合保稅區功能,加快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建設,建立西安國際港務區全省共建共享以及與空港新城的陸空聯動機制。」

西安國際港務區與海港的互動正日益頻密,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國際運輸始發港及目的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則與全球空港之間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因此,西安國際港務區內陸港平台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空港平台的聯動,勢將形成「1+1>2」的疊加效應,以西安為中心的陸空立體絲綢之路格局將由此形成。

西安自由貿易園區呼之欲出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新起點,陝西深刻領會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倡議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擴大內陸沿邊開放」決定的精神,積極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

2014年2月,陝西省政府常務會確定了加大向西開放力度,加快西安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整合優化,積極借鑒上海自貿區的做法和經驗,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園區的申報準備工作,力爭成為國家首批試點地區。據悉,目前西安市已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立西安自貿區的申請,以提升陝西省西安市的經濟開放水平。

西部內陸地區迫切需要自由貿易園區

自貿區是世界範圍內推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有效工具。就全國整體發展而言,在西部內陸地區設立自由貿易園區,是平衡中國東西部發展水平,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實現全面開放和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

首先,在內陸地區設立自由貿易園區,是中國構築全方位開放格局的需要。通過內陸自貿區建設可以極大地加快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在內陸地區設立自由貿易園區,是擴大向西開放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自貿園區的聚變、輻射和帶動效應,可以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形成東西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均衡發展的新格局,另外,也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需要。通過設立內陸型自由貿易園區,降低了國際合作門檻,可以切實提高沿線國家與中國開展貿易往來的積極性。

西安建設自由貿易園區已具備良好條件

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負責人指出,在西安建設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自由貿易園區具有很多優勢: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政策優勢。習總書記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對陝西、西安提出了高度期望。西安既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的中心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段的重要城市,地處中國大陸地理中心,鐵路、公路、航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發達,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戰略地位和面向中亞和歐洲的地緣優勢;二是快速增長的經濟優勢。近年來,陝西對外貿易保持高速增長,國際巨頭紛紛落戶,外商投資項目累計達5688個,有85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陝設立了136個分支機搆,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外商單筆投資項目--三星電子閃存芯片項目已落戶陝西。2013年,陝西省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5.8%,增速位居全國第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8.2個百分點,外貿發展後勁十足。西安市2013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8.2%,在西部11個省會城市中進出口總值位居第二,具備良好的外貿基礎;三是健全和強大的平台優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設立自由貿易園區的基礎,陝西擁有4個綜合保稅區,是內陸地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密集的省份,其中西安綜合保稅區是西北地方首家批覆、規模最大的海關特殊監管區。西安國際內陸港作為全國最大的國際陸地港口,已實現「港口內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全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全球百強大型機場,內陸港平台和空港平台的疊加,為自由貿易提供了強大的功能支撐。從西安開往中亞、歐洲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為陝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

相關新聞
內蒙古經濟 量質並重 穩健前行 (2014-03-07) (圖)
福建海洋創新發展 成經濟增長新引擎 (2014-03-07) (圖)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升級國家戰略 搶搭互聯網快車 (2014-03-07) (圖)
水讓西安更美麗 (2014-03-07) (圖)
深化「文明型街道」建設 全面打造美麗幸福龍城 (2014-03-07) (圖)
福建:着力「四個交通」 構建「兩大體系」 (2014-03-07) (圖)
福建 發揮生態優勢 釋放綠色福利 (2014-03-07) (圖)
建設體育強省 創建幸福福建 (2014-03-07) (圖)
西安國際港口務區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領風騷 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顯雛形 (2014-03-07) (圖)
陝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全力推改革 群眾享紅利 (2014-03-07) (圖)
深圳致力保護生態建中國最美城市 (2014-03-07) (圖)
昌九一體化 共青城先行 (2014-03-07) (圖)
孫政才: 把脈重慶市情 繪就改革藍圖 (2014-03-07) (圖)
重慶南岸區:宜居創新區 江南增長極 (2014-03-07) (圖)
重慶九龍坡:佈局八大板塊 城鄉統籌發展 (2014-03-07) (圖)
重慶涪陵:工業大區轉型發展 現代化都市呼之欲出 (2014-03-07) (圖)
重慶兩江新區:內陸開放門戶 重慶發展引擎 (2014-03-07) (圖)
重慶大渡口區:一地跨兩區 「鋼城」蝶變恰逢其時 (2014-03-07) (圖)
重慶黔江:日益崛起的渝東南中心城市 (2014-03-07) (圖)
重慶忠縣:打造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示範縣 建生態品位小城 (2014-03-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2013兩會專輯 新開局 新起航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