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岸區位於重慶市的長江南岸,是該市主城九區之一,重慶南岸區全域面積265平方公里,境內山巒起伏,植被茂密,擁有「山城綠色屏障」之稱的著名南山風景,以及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景觀160多處。南岸區是重慶發展較早的一個區,在二戰時期聚集了大量軍政、文化界人士,何應欽、宋美齡、茅盾、胡適、陶行知等均在重慶南岸居住。
2013年,南岸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32億元、增長13.2%,公共財政收入達到69.9億元、增長14.5%。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長24.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30.9億元、增長22.5%,工業效益指數達到347.9%。實際利用內外資分別達到202.8億元和4.4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到7.5億美元,三次產業比重達0.9︰62.1︰37。■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嫣然
緊扣發展定位 承擔雙重使命
按照重慶市出台的「五大功能區」戰略部署,南岸區內環以內58平方公里屬於都市功能核心區,主要任務是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產業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提升都市形象;內環以外,207平方公里屬都市功能拓展區,主要任務是有序拓展城市空間,產城融合發展。正是由於南岸區承擔着都市弁鉈痐葥牰P都市功能拓展區的雙重使命,因此在重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由此,南岸提出打造「宜居創新區、江南增長極」的目標。
南岸區委書記劉寶亞表示,在都市功能核心區方面,南岸區彈子石中央商務區與解放碑、江北嘴CBD一衣帶水,共同構成了重慶中央商務區「金三角」,這裡將以發展總部經濟為重點,全力推進總部樓宇建設,同時推動該區域與南濱路經濟帶融合發展,大力培育創新型金融,打造要素交易總部。同時,在現有再生資源交易中心、紗線交易中心、藥品交易、礦權交易、金融交易五大平台的基礎上,繼續引進和培育要素交易機構,通過要素交易帶動小貸、擔保、融資抵押、融資租賃等業態發展,發揮創新型金融集群效應,服務重慶乃至輻射全國。
重慶南岸區加快建設「都市功能拓展區」,努力成為重慶主城繼北部、西部之後的又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主要培育壯大三大產業集群:一是集中打造「中國西部手機之都」,二是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集群,三是做大做強高端裝備製造業。南岸並計劃依托重慶經開區,統籌規劃和加快開發主城南部片區,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通信設備、物聯網和現代物流等產業集群,建設宜居宜業新城區。
此外,南岸將繼續以南山和明月山為重點,保護好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南岸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岸未來發展的主要思路是將其生態性、人文性和公共性有機融合,實行嚴格的保護性開發,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促使生態資源向資本進行轉化,將南山建成以養生、教育、文化為主導的都市休閒度假高地。
「五大功能區」戰略的出台,也讓南岸看到未來自身發展的無限潛能。南岸區負責人表示,「功能區域的劃分,將會充分體現在政策的貫徹落實上,比如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等各種專項規劃中,保障產業、城市、新增人口聚焦地配置。而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礎設施一體化佈局,主城南部薄弱的基礎設施現狀勢必得到改善。差異化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等配套政策,都將為區域發展點燃助跑的引擎」。
佈局「三區兩帶」 統籌協調發展
根據全市「五大功能區」戰略定位,在全域的謀篇佈局中,南岸區劃分出了以經開區為引擎的江南新城、彈子石商務區、南坪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三區」,與南濱經濟帶和南山生態帶「兩帶」,全力打造西部手機基地、國家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西部智能家電基地和國家級電商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基地、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六大基地」。
江南新城包括重慶經開區,以及茶園新區、廣陽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板塊,是南岸新增高端產業的承載區和城市拓展的主要空間,是唯一可以整體佈局的區域。江南新城未來將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功能設施,建設西部手機基地、國家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西部智慧家電基地、專業市場集群、都市現代農業生態示範園區、大型人口集聚區,使之成為經濟發達、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創業園、新都會、智慧城」。
彈子石與解放碑、江北嘴一衣帶水,是重慶中央商務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突出發展創新型金融,大力建設總部經濟區和要素交易集聚區,高水平規劃、高檔次建設,形成與解放碑、江北嘴互動發展、協調發展的格局。
以南坪商圈和西部新區為載體,建設商業集聚中心。南岸將按照「線下展示、線上交易」模式,發展電子商務和電子市場等新型業態,加快打造國家級電商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基地、生產性服務業基地、以消費類電子產品為特色的時尚消費中心。在新一輪的主城核心商圈競相發展中,充分融合物聯網和電子信息技術,使之成為優質、時尚、便捷的智慧商圈。南坪西部新區重點是引導傳統工業轉型,優化區域空間佈局,使之成為面向全國、輻射西南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南濱路集中了吃、住、行、遊、購、娛等現代旅遊功能,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高端商業、文化創意、創新金融、生態休閒等優勢產業,以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為抓手,以文化傳承貫穿米市街、慈雲老街、彈子石老街等三條老街建設,彰顯人文厚重、時尚激情、環境舒適的特色,全面提升南濱路品質;南山是主城得天獨厚的綠色山脊天然生態屏障,是南岸生態文明建設最重要的區域和載體,將繼續加強生態建設、環境治理和植被恢復,完善必要車道、步道等基礎設施,對抗戰文化、森林資源實行保護性開發,使之成為集綠色生態、休閒旅遊、歷史文化、教育科研於一體的主城中央生態公園。
彈子石CBD:重慶未來總部集聚區
重慶「五大功能區」戰略出台後,該市決定將都市功能核心區CBD總面積從現在的5.37平方公里擴容至10平方公里,南岸彈子石CBD的功能定位由此得到強化,未來將與解放碑CBD、江北嘴CBD組合形成黃金三角之勢。
總部樓宇集聚
彈子石CBD重新定位調整後,確立了建成重慶CBD的總部經濟區和創新型金融聚集區的新發展思路:重點建設總部經濟、創新型金融、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特色商務、高端酒店和高尚生活服務功能區,建成商務活動和文化交流的核心集聚區。目前,彈子石CBD已吸引了包括雷士集團、法國蘇伊士集團、重慶出版集團、重慶能投集團等29家總部企業入駐。
如今,彈子石CBD已全面啟動14幢總部大樓建設,整個CBD內的色彩、家俱、綠化、道路鋪裝、導視系統、照明系統都將高度統一,打造出極富識別性的彈子石CBD。按照規劃,彈子石CBD在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500億元。
同時,南岸將在現有再生資源交易中心、紗線交易中心、藥品交易、礦權交易、金融交易五大平台基礎上,繼續引進和培育要素交易機構,通過要素交易帶動小貸、擔保、融資抵押、融資租賃等業態發展,發揮創新型金融集群效應,服務重慶甚至全國。
智慧立體交通
南岸區負責人坦承,此前彈子石CBD交通設施佈局較為滯後,區域內只有輕軌11號線與軌道環線交匯,沒有形成輻射狀的對外交通網絡,運送能力遠遠不能滿足CBD人流高峰和平峰時的運輸需求,並且兩條軌道線的建設時序也比較靠後。此外,城市骨幹道路與機場快速路等重要城市通道轉換也不順暢。
未來彈子石CBD將借鑒香港先進地下空間和空中連廊建設的先進理念,形成 「天上街市,地下行車」的智慧立體交通網絡。通過物聯網技術,彈子石CBD將建成智慧立體交通--1.2公里長的地下環道將把CBD內樓宇的地下車庫串聯起來,同時地下車庫與4公里長的空中步行連廊相連,市民可通過空中步行連廊前往公車站及軌道站;到機場的專用快速路亦在建設中,建成後從南岸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僅需耗時15分鐘。
未來彈子石CBD將擁有四橋、四路、四立交、三隧道、二軌道線路橫貫境內,徹底形成智慧立體交通新格局。
江南新城:重慶未來向南看
作為重慶向南出海大通道的橋頭堡,南岸區是重慶聯繫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份的重要門戶,而且地處長江「沿江經濟帶」的龍頭地緣位置,是直通湖南、湖北、安徽、江蘇、上海等省市的黃金水道起點,也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重慶的門戶。
江南新城包括重慶經開區,以及茶園新區、廣陽島、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等板塊,是南岸新增高端產業的承載區和城市拓展的主要空間,是唯一可以整體佈局的區域。
有學者指出,通過佈局江南新城,將進一步增強重慶主城南部的經濟實力和帶動能力,引領渝南及西南地區加快發展,這也是五大功能區戰略中強調的重慶當在與周邊省市協調合作中發揮的作用。
10年前,江南新城還是一片荒地;如今這裡車流不息,道路兩旁樓房林立。
隨着產業蝶變,江南新城正在成為都市拓展區產城融合的典範。
對於未來的江南新城,南岸區這樣勾畫美好藍圖:5年內,建成和整合產業樓宇資源1000萬平方米以上,配套員工租賃房、高管公寓100萬平方米以上,吸引企業和人才集聚。同時積極加大原茶園工業園、長江工業園、東港工業園轉型升級力度,促進傳統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如何融合?通過物聯網實現產城融合,把茶園新區打造為「創業園、新都會、智慧城」,一座產業與城市和諧,城市與自然和諧,經濟和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的江南生態新城。
該區計劃到「十二五」末,實現電子信息產業規模500億元,到2017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建成集運營服務、應用示範、技術創新、終端製造、配套供應、物流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基地,全國領先的物聯網示範基地和移動通訊產業基地。
除了物聯網產業,按照南岸區的規劃,江南新城還將依托重慶經開區,以機電集團、東港船舶為重點,全力打造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包括物聯網產業集群、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通信設備等先進製造業。
拓電子信息產業打造「智慧城市」
在重慶大力拓展電子信息產業的大背景下,兩江新區的「雲」(雲計算),沙坪壩區的「端」(筆記本電腦),和南岸區的「網」(物聯網與手機),成為支撐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南岸計劃到「十二五」末,全區實現電子信息產業規模500億元,到2017年,全區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物聯網產業方面,南岸將以中移物聯網公司等為龍頭,以車聯網示範基地和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到2017年,物聯網運營規模達200億元;電子商務方面,大力發展集金融服務、網絡支撐、倉儲物流為一體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培育電商聯盟公共服務、結算類電子商務、網絡零售等平台。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整合全區樓宇資源,引導系統集成企業開展智能型終端、物聯網系統集成、產品集成、應用集成等工程業務;推動信息化與傳統家電製造融合,探索形成智能家電與物聯網聯動發展模式,到2017年,實現產值300億元;大力引進諮詢策劃、工業設計、產品體驗等配套服務企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
拓電子信息「六大基地」
據了解,南岸電子信息產業曾面臨發展瓶頸--龍頭企業體量不夠大,骨幹企業數量不夠多,品質不夠高,尚未形成一批50億、上百億的領軍企業。內環以外的城區發展也長期受到人氣不足、產業集聚能力偏弱的困擾。全市功能區域劃分無疑給南岸的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南岸人正積極搶抓機遇,南岸區負責人認為,機遇最多只有三五年時間,可以說是稍縱即逝。
在南岸綜合性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規劃中,涵蓋了西部手機基地、國家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西部智能家電基地和國家級電商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基地、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六大基地」。
由於南岸區聚集了重慶郵電大學物聯網研究中心、中國電子科技集團24所、26所、44所以及重郵信科、展訊通訊等科研機構,形成校企聯合、產教結合模式。同時南岸以企業為基礎,以基地為載體,形成集研發、生產、配套、市場、服務為一體的電子信息產業鏈。
建中國西部「手機之都」
重慶南岸被工信部確立為國家物聯網產業示範基地以來,東部智能手機產業開始西移。而作為國內權威的手機認證機構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的落戶,更為手機產業發展加重了籌碼。強大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西部大開發的優惠政策以及手機認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使近20戶手機整機及配套生產商在南岸安家落戶。
目前「南岸造」手機已經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2015年底,手機產能將達1.5億台。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南岸區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實現產值208億元,同比增長51.7%。到2015年底,手機產能達1.5億台,有望打造成為「中國西部手機之都」
「4G時代」給南岸的中國「西部手機之都」建設帶來了加快發展的機遇,南岸區全區上下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全區產業發展中的「一號工程」來抓,並以此作為全區產業轉型發展的重大契機。2013年12月17日,南岸區召開電子信息產業專題會,對如何抓住「4G時代」帶來的機遇,搶佔好先機進行了部署,開始搶佔「4G時代」先機的攻堅戰。
產城融合的「智慧南岸」
南岸正積極通過物聯網實現產城融合,把茶園新區打造為「創業園、新都會、智慧城」,一座產業與城市和諧,城市與自然和諧,經濟和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的江南生態新城。
窨井蓋松了、交通不暢、對政府部門不滿意、查詢公積金......這些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對南岸區市民來說,今後將變得很簡單--通過手機就可搞定。2013年9月30日,作為打造「智慧南岸」的重要內容之一智慧城市移動終端--「智慧南岸」App正式上線,這是重慶主城區第一個官方綜合性便民App。
「這是南岸建設城市管理平台,創新社會管理,探索產城融合的一大探索。」南岸區區長鄭向東表示,圍繞五大功能區,江南新城將大力推動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協同創新,以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
有專家指出,產業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動力,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沒有就業就沒有人氣。
為避免蹈某些地方的「空城」覆轍,南岸提出:舉全區之力,推動江南新城的產城融合,將其打造為「創業園、新都會、智慧城」。
「這種產城融合,就是實現產業與城市同步推進,讓江南新城『既長骨頭又長肉』。」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表示,「骨頭」是產業和城市,「肉」是人氣和功能服務。這一方面可以實現城市土地集約化、擴大產業空間加速產業聚集,同時也能增加就業人口,規避盲目城市化帶來的「空城」現象,促進城市一體化建設,更好地實現「組團式規劃佈局」發展目標。
惠民舉措顯實效
2013年,南岸區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7053元和14016元,分別增長9.7%和12.7%,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13年排名全市第一。南岸區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按照重慶出台22件重點民生實事,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首先,南岸將建成充分就業區,城鎮新增就業3.7萬人,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完成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開展全民社保登記試點,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均保持在95%以上。
其次,南岸區擬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體事業,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辦學體制、辦學模式和管理機制創新,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滿足多樣化教育需求;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再者,南岸將紮實加快公租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強化公租房社區服務和管理,探索建立公租房與廉租房管理並軌機制,擴大廉租房實物配租受益面,實現動態全覆蓋;依法統籌解決徵地拆遷、住房安置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