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夏季已悄悄來臨,上周一正是夏季六個節氣中的立夏。立夏過後,氣溫逐漸攀升,其餘五個夏季節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也將接踵而至。在夏天,我們應注意盛夏防暑, 長夏防濕, 保護陽氣,切勿因避暑而貪涼、過食生冷,使身體之陽氣受到傷害。此季中養生之關鍵主要有以下三點,它們分別是第一,寧心安神;第二,多食利濕、清熱食物;第三,適時午休。
文:李振輝(香港中醫學會 監事長)
人與自然氣候息息相關 , 需互相協調平衡。傳統的養生理論極為豐富,但其中最重要的幾點莫過於「順時養生」,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有節與持續且適當地鍛煉身體。《黃帝內經》有云:「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 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人體要依靠自然提供的物質條件生存,同時還要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 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指春夏養生長之氣--「養陽」;秋冬養收藏之氣--「養陰」。養陽指養心、肝二陽臟;養陰指養肺、腎二陰臟。養陽要使陽氣發洩;然養陰要使陰氣收藏。
安心寧神
夏天人們常會感到心煩意亂, 所以安心寧神實為夏季養生之重。中醫學認為, 夏屬火,與心向,是最適合養心的季節。中醫所說的「心」,並非單指是心臟,「心」還包括我們大腦中的思緒。中醫強調「心主神明」,意思是一旦心臟出現問題亦會影響大腦的思維運作,整個人將不復寧靜。 所以,夏天若心臟不夠健康,情緒也會受到波動;相反假若「心火上炎」也會導致個體疲勞、胸悶、失眠多夢、頭痛、心悸, 甚至加重心臟負擔。因此, 心血管疾病是夏日好發的常見病症。而夏季養生宜適當陶冶情操,修心養性。
想要在夏季養好精神,須注意如下幾點:
1. 注意保護心臟,保證自己精神充沛。
2. 培養良好的運動愛好,如游泳、太極拳、繪畫、書法、垂釣等。
3. 保持開朗、樂觀心態, 忌怒戒躁。
多食利濕、清熱食物
初夏以梅雨天氣為主,濕邪最重, 「脾」喜燥惡濕,常為濕邪所侵,腸胃功能會受到抑制,致使消化功能和抵抗能力下降,從而產生腸胃道疾病。 過多食甜及肥膩,也是導致濕火內藏,傷及中焦脾胃的重要因素, 所以有「脾病起於長夏」之說。 關於此季飲食,建議早晚兩餐盡量清淡,以清粥為最佳選擇。 因為粥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涼冷食物偶爾吃可以降溫消暑, 過量便會傷及腸胃, 加重脾胃負擔,影響消化功能。除了生冷食物外,夏季也不宜多吃油膩的食物。因為此時消化能力弱化,易食慾不振,飲食最好以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材為主。過於油膩的食物會使胃液分泌過少,胃排空的速度減慢。
長夏時,氣候漸轉為燥熱, 所以選用過於溫燥的食物, 如雞、羊肉等。 此時若要進補,通常以清補為主,如中藥材中的決明子、金銀花、荷葉、烏梅等。在夏天,應適當選取一些清熱、解暑、利濕的食物,如綠豆、白扁豆、西瓜、黃瓜、苦瓜、鮮蓮藕、鴨肉等。
適時午休
夏季晝長夜短, 晚睡早起的睡眠習慣對身體非常不好。正午時分氣溫最高,人們常會感覺精神不振。此時適時的午休可以快速地補充精力,規律的作息亦可安定情緒。午睡的最佳時間約在下午1時,午休以不超過1小時為最佳選擇。
舒展心緒應對「苦夏」
「苦夏」是夏季特有的一種病症,常見的徵狀有胸悶不適、胃口欠佳、四肢無力、精神委靡、大便溏稀、微熱嗜睡、出汗較多等。 人會日漸消瘦,卻無法找出發病原因。待到秋涼之時,以上徵狀便會自然消失。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苦夏」。想要消除「苦夏」主要還是應從「心」下手,以下二種方法可作為消減「苦夏」的參考:首先,遇事不要激動,不要為小事計較,戒怒戒躁。第二,保持平和的心態,樂觀開朗, 多點幽默感。舒展心緒就是消除苦悶與預防「苦夏」的一味良藥。
除保持心情舒暢以外,防治「苦夏」的食療法主要以芳香悅脾、辟穢化濕、清淡少油膩的飲食為主,以減輕脾胃負擔。對照上文,已患「苦夏」者,可服用「霍香正氣水」、「六一散」等中藥,均有良效。
以下介紹幾種夏季飲品及藥膳:
1. 決明茶
決明子15克, 綠茶5克,以90℃以上熱水沖泡飲用,具有清熱涼肝、明目利水之功效, 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目赤腫痛者人群。
2. 金銀花甘草茶
金銀花10克,甘草三片,以水煎煮至水滾即可待涼飲用, 此茶具有清火解毒,消暑抗炎之功效。
3. 綠豆粥
綠豆與粳米同一等量煮成粥, 煮至水滾, 水有碧綠樣為最佳, 具有清熱解暑, 解毒除煩之效。
4. 白扁豆粥
以白扁豆煮成粥樣服用, 具有清暑化濕、健脾益氣的作用, 適用於長夏中暑、胃口不好、脾虛嘔吐者。
5. 老鴨燉冬瓜湯
老鴨性涼,味甘、鹹,加與冬瓜一起燉湯,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的作用。
6. 蓮藕甜湯
用蓮藕切片加適量白糖煮成湯飲服,可以有消暑清熱、除解鮮渴,預防中暑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