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近年香港、內地在教育合作方面頗多交流,但因文化及語言等差異,有時進展未及想像中順暢。內地名校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該校去年在香港設立的中文工商管理碩士(MBA)項目,僅得20名學生報名,較計劃招生人數縮水三分之二。不過,他強調即便虧本也要繼續,因為現時有港生對祖國缺乏認同感,這項目可以增加他們對內地的了解。陸雄文並計劃未來與港企有更多合作,以招募更多香港學員。
陸雄文:迎滬自貿區掛牌商機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中文MBA香港班學制為期兩年半,屬兼讀制,在港授課,學費25萬元。陸雄文表示,近年香港與內地在資本、貨物、人才等要素流動愈加便利,企業需要更多熟悉內地市場、了解內地經濟結構的專業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運作,意味着內地將掀起新一輪的經濟改革與發展熱潮,包含無限商機,故在香港開啟首個中文MBA正當其時。
不過,該校於去年10月的首期中文MBA進展未有預期中順利,原計劃招收60名學員,結果卻僅得20名。陸雄文透露,此項目的盈虧平衡點為40名學員,故現在是虧本營運。據了解,由於普通話水平欠佳,港生似乎並不熱衷於中文MBA,而同樣的學費讀香港本地的英文MBA也可行,因此不願意報名中文項目。
陸雄文強調,開班非為賺錢,故就算虧本,今年仍然招生,旨在讓港生多了解內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並增進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他指現時學員一大半是港人,另有一小半則是在港中資機構的內地僱員,希望未來港生比例可以達到七成,內地學員佔三成,「這是一種相互的學習。」陸又指,現在復旦在與港資公司洽商,希望公司可以資助僱員就讀中文MBA,因為這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大有好處,有利於港人融入內地校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