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浙江青年越劇演員來港演出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了重溫五十年前看該劇的美好回憶,趕緊買票觀賞。原來越劇在香港仍有許多愛好者,月前買票,只能買到中座偏邊,對我這個「獨具慧眼」(一目失明)的人來說,看來頗為吃力。
五十年前,上海越劇團來港,在北角皇都劇院(今皇都商場)演出,一時萬人空巷,好評如潮。當時香港有相當多的江浙人士,聚居北角,因而捧場客極多。老伴雖不是江浙人,但因年輕時長居上海,能說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她當然聽得懂越劇,我受她推動,加上越劇唱腔優美,也就從此喜愛上了。往日內地有越劇團來港,女兒都想方設法購票讓兩老欣賞。
五十年前的越劇,「男」女主角都是響噹噹的殿堂級的人物。如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尹桂芳等。正是所謂「色藝俱佳」,其唱腔令人着迷。越劇這個劇種,最適合演出男女愛情的淒婉動人的故事。取材於《紅樓夢》、《西廂記》的愛情小說最適合用越劇演出。而大鑼大鼓的武打故事便不合適了。加上越劇是全女班,男角都是女扮男裝,因而多是演斯文的書生。
這一次的觀賞卻使我頗為失望。一是座位較遠,好幾位主角的面貌都看不清楚。二是演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兩位主角多次更換,共有七位之多。主角變換而不是一氣呵成,有失其連貫性。三是編劇較為累贅,劇情頗有重複之感。全劇共分十一場,演出近兩個小時有半,稍嫌長了點。
以前看徐玉蘭、王文娟等演出,的確聲色俱佳。她們對角色的全情融入,令人同聲一哭。動人之處,久久難忘。
袁雪芬曾與我同任全國人大代表,在會場上匆匆一瞥,曾握手致意。今天伊人早已仙遊,只留倩影在人間。閱場刊知徐玉蘭仍健在,年已九十三歲,范瑞娟也已九十。在此謹祝伊人健康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