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琦
盛暑之際,人每天在酷熱與冷氣之間切換,歷經冰火兩重天的洗禮,食慾有時會變得很疲沓,坐到餐桌前,就想找點開胃的菜來吃。遇到這種情況,泡椒就成為了我的餐桌自救運動的一道必殺菜餚,泡椒木耳、泡椒雞雜、泡椒魚肚......都是借泡椒的獨特酸辣刺激,激活沉滯的味蕾,瓦解舌頭最後的矜持操守。
泡椒是西南菜系裡最常見的配料「俏頭」,人們除了用來配飾菜的色澤、增強味覺體驗,還通過泡椒的霸道口感,掩蓋一些食材本身固有的不佳氣味,改善食材的質地,使之呈現出與普通菜餚不一樣的生命力。雖然從菜市的醃菜攤,一年四季都能買到泡椒,但很多人還是根據自己對辣味的耐受程度,自行醃漬。口味較輕的,就選擇肉質厚實、辣味稍遜的菜椒,放到酸菜壇裡,用酸水浸泡數日即成。人們遇到一時懶散,或見外面的日頭猛烈,不願出門買菜,就煮一鍋白粥,從酸菜壇裡挖幾個泡椒,即為簡約一餐,是佐就白粥的利器。
如果是做菜,這種口感溫和的泡椒,則被用於調出食材的鮮味,豐富菜的層次。例如做酸辣湯或酸辣魚片,辣味不能突破食客的心理警戒線,就會採用這種泡椒,猶如一面亮麗的旗幟,不僅令菜色更為誘人,也能使口感更為通透靈動。
口味重的人,常調笑這種泡椒是執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娟娟女郎,因而推崇另一種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的關西大漢--選用野山椒或指頭大小的七彩椒,以鹽水或醬油混合了花椒、八角、料酒泡製。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七彩椒原來近乎暴蠻的辣性,被弱化了許多,但艷麗張揚的色彩,看起來依然深具挑釁意味,像是向每一個食客發出的含蓄警告。這種泡椒是桀驁不馴的叛逆者,能夠摧毀一切想要歸化臣服它的企圖,不論食材是具有腥膻的氣息,還是油膩滯重,一經泡椒濡染,都如轉了性一般,成為它的忠實附庸。毫不誇張地說,凡是泡椒主導味道的菜,食客吃到最後,或許會不記得主食材是什麼,但每一個味蕾都會留下由泡椒釋放出來的酸辣味道。
街邊夜市的大排檔,泡椒與魚肚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組合。因為魚肚的腥氣較重,不易拾掇,須經泡椒的強力彈壓,徹底屏蔽腥氣,同時襯出魚肚的鮮腴滑嫩,才會味勝一籌。還有泡椒炒魷魚卷,也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魷魚的妙處在於口感韌脆爽滑,有了酸辣突出的泡椒加以扶持及提升,更是能直抵一種幽深的境界。尤其是想要吃辣開胃醒神的時候,這樣一道酸辣脆爽的好菜,會帶來無盡的快樂感受。很多人吃的時候會飯量倍增,即使被辣得面頰通紅、大汗淋漓,也不願意停下手中的筷子,並且會找出一句話為自己辯解:辣並快樂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