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撰稿人 James Saft
雖然市場對耶倫日前的言論並不害怕,不過你也許想聽從她的勸告。
美聯儲主席耶倫上周在國會作證時,異常直率地指出社交媒體和生物科技類股以及債市某些領域的估值過高。但市場對她的忠告反應平淡,好似只是出於禮貌才忍住沒打呵欠。
這很能說明問題,也讓人擔憂。
原因在於,耶倫本人目前非常重視宏觀審慎政策,將其作為防止泡沫的主要手段。而規勸市場是宏觀審慎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已經看到,作用不大。
短期來講這對風險資產利好。市場在過去兩天上揚沒有錯。但較長期來看,則風險可能比原來又稍微更加偏向出現大跌的意外結局。
耶倫的這次國會發言,可能是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1996年發表的「非理性繁榮」講話以來最為引人注目。
耶倫在講話中不認同普遍存在泡沫的看法,同時對某些債券種類表示擔心。
低評級企業債估值似過高
「在一些領域,例如低評級企業債,估值似乎過高,發債活躍。因此,我們密切監控槓桿貸款市場,努力加強監管指導的效果,」她稱。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直接點名某個市場,有點像是美聯儲提出監管指導的風格,然而本周還沒有出現大批發債交易撤銷,或是對銀團貸款重新定價,而且好像也不太可能出現。
更值得注意的是,耶倫和美聯儲準備的貨幣政策報告中的說法,尤其是說得那麼具體。該報告在耶倫國會聽證時一同提交。
「某些行業的估值指標看起來確實過高,尤其是社交媒體和生物科技業的小企業,即便這些企業股價年初曾大跌,」報告中稱。
美聯儲官員的這種表態確實不同尋常,他們通常只是泛泛地談論資產市場,而不是像行業專家那樣點評具體的行業。
未理結局 市場反應平淡
格林斯潘在互聯網泡沫初期曾做出「非理性繁榮」的演講,導致股市大跌。與之不同的是,市場對耶倫的分析反應平淡。
總而言之,美聯儲對股票估值表示擔憂,但市場卻表示不太在意。這很合乎情理,但也帶來很大疑問:耶倫及美聯儲會如何推行政策,以及投資者和經濟最終會迎來何種結局。
投資者關注美聯儲官員的講話,不是因為信任他們作為企業評估者或經濟學家的專業能力,而是因為他們能通過政策影響資產價值。因此,如果耶倫或其他美聯儲官員說他們對某個市場感到擔憂,你對此的理解就是認為他們將收緊政策作為應對。
不過,耶倫已經公開宣布,強烈支持通過宏觀審慎性政策來維持金融和市場穩定,稱貨幣政策的調整應當以管理通脹和就業為目標。宏觀審慎性政策包括兩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監管。
通過規勸(jawboning)引導市場,傳統上一直是央行鼓勵市場審慎行為的一個重要工具。
在基本上排除使用貨幣政策來管理泡沫之後,耶倫實際上已經打破了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性規勸之間的聯繫。耶倫和美聯儲未來可能會通過監管措施逐步擠出債市的水分,但她通過表達關切來影響公開市場動物精神的能力現在已經大大縮水。
對投資者來說,這就意味着他們可以忽視耶倫及其同僚有關市場的講話,而只關注他們對通脹和就業的看法。只要美聯儲官員們還在表示仍需要貨幣政策來支撐經濟,投資者就應當買入而不是賣出風險資產。
雖然前景有很多條路都可能通向失敗,但沒有一條可以預知。通脹的發展或許會超出美聯儲預期並失控,促使其稍晚對貨幣政策踩下急剎車,也可能是某個市場的泡沫膨脹並最終破裂。
但在這些情況的發生的跡象進一步明顯之前,預計市場泡沫仍會層出不窮。■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