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內地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樓市供過於求,開始下行,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減少。 資料圖片
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副總經理 林振輝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內地以高信貸和高投資來支撐經濟增長。這種刺激方式帶來的增長難以持續,目前包括煤炭、水泥、房地產等行業都已出現嚴重產能過剩,整體陷入低迷。今年內地經濟增速明顯放緩,樓市供過於求,開始下行,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減少,地方債務危機隨之浮出水面。現時地方政府賣地還債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地方債違約風險大幅升高。
地方債重 財政收入緊
據中國審計署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約為1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2014年到期的債務為2.4萬億元,今明兩年到期的債務為4.2萬億元。今明兩年到期的債務總額巨大,但地方財政收入增長卻有放緩跡象。近日已經公佈的今年上半年地方GDP成績單顯示,全國31個省市都未能達到年度增長目標,超過10個省份財政收入增幅只有個位數。由歷史數據來看,地方GDP數據向來含有一定水分,即使如此今年也未能完成增長目標,實際情況更加令人擔憂。
經濟增速放緩,導致財政收入減少,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借新債還舊債。2013年6月底至今年3月初,有9個省本級政府借新債來還舊債,規模達到579.13億元。借新債還舊債短期內可以緩解地方政府壓力,但長遠來看弊大於利。一方面,借新債仍要償還利息和本金,財政負擔並沒有減輕。另一方面,市場資金並不寬鬆,銀行、信託等融資渠道不斷收緊,借錢難度和成本不斷上升。
政府發債 補土地收入
因此,賣地依然是地方政府增加財政收入最主要的手段。只是樓市低迷令賣地收入顯著減少,個別省份今年財政收入甚至會減少25%以上。今年1-6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降至近13年來的新低,開發商拿地慾望降低,即使土地價格下降,仍多次出現流拍現象。土地財政已經陷入困境,只靠賣地收入難以償還債務。
為解決地方政府融資難的問題,中央政府今年5月份宣佈允許地方政府進入債券市場融資。目前包括上海、廣東和浙江等10個地區獲准試點發行債券,首批發債規模約為1,000億元。不過,包括地方財務狀況披露及政府信用評級等制度仍有待完善,短期內地方政府發債規模有限,對償債實質性幫助不大。
總體而言,今年許多地方政府還債壓力非常大。不過筆者相信,為了保持經濟穩定以及7.5%的GDP增長目標,中央政府是不會讓地方債違約發生的,投資者不需要過分憂慮。■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