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Richard Linklater執導的《Boyhood》,以真實時間追蹤一個男孩子由六歲至入大學的心路歷程。以同一演員班底,每年只拍一部分,搞足十幾年。看在其他導演眼中,是生死疲勞的自殺式計劃...... 聽聞,年初的Sundance電影節,在《Boyhood》放映之後的答問環節中,觀眾想了解的是穿插其中的大量搖滾樂曲,如Coldplay、Wilco、The Flaming Lips、The Arcade Fire等,差不多是伴隨片中孩子Mason成長的「畢業禮」一樣,十多首歌見證他由孩童時代至大學畢業的甜酸苦辣。電影在Sundance一戰之後,再戰柏林影展,導演在這個舞台上得到的並非有關其OST的問題,而是獲得最佳導演銀熊獎。
原聲大碟雖以獨立搖滾音樂為主,但也有Bob Dylan、Paul McCartney and the Wings、The Black Keys、Vampire Weekend、Tweedy和Yo La Tango等經典/主流/另類/獨立單位坐陣,歌曲來自不同年代,這些音樂不單見證時代,更代表着電影裡Mason的心路歷程──面對成長、面對學業、面對父母離異等經歷,非常好玩。其實,導演Richard Linklater對揀歌有心得已不是新鮮事,《情約半天》裡一首Kath Bloom的〈Come Here〉、《阿Sir來自樂人谷》內用上The Doors較冷門的《The Soft Parade》專輯的〈Touch Me〉等等,足見導演對音樂的獨特觸覺。
導演Richard Linklater,大家可能覺得名字陌生,但其實他的作品,觀眾一定熟悉。愛情三部曲經典之作《情留半天》、《日落巴黎》和《情約半生》,Jack Black名作之一《阿Sir來自樂人谷》(School Of Rock),半真人動畫攝製的《世紀毒殺網絡》(A Scanner Darkly),甚至連《快餐帝國》(Fast Food Nation)他也玩過。一向善於找出新題材、新方法來拍電影的Richard Linklater,在《Boyhood》以追蹤一個孩子的成長為課題,現實裡,伴着Richard Linklater和我們成長的,就是他最愛的演員之一──Ethan Hawke!在導演廿多年執導生涯裡,Ethan Hawke參與了其中八套電影演出,而角色和題材均能展示出不同面向,實在好玩。■文:大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