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金融集團研究部主管 涂國彬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只有兩大主題,一是地緣政治,一是央行取態。前者,要理解,尤其對一般投資者來說,說易甚易,說難亦甚難,下文將詳細分析。後者,不算難理解,只是大家能否接受事實,從而趨吉避凶。
投資者見怪不怪
先說地緣政治,不錯,今年全球各地,事端紛紛,歐洲如是,中東如是,亞洲亦如是。表面看來,亂而無序,但其實,亂中有序。若不是地域去看,而以時間去看,不難發現當中因由。
當然,若說時間有關,則地緣政治事件,總的來說,必然是今天與昨天,甚至今年與明年,都有關連,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怎樣關連呢?其實,過去幾年,經歷過所謂大選年,起碼就是各地政府都有新舊交替,換人接班,如此動作之後,下一步,不難想像,是各方人士,要重新認識,有必要互有動作,互試底線,互猜底牌。這樣一來,動作之間,自然多數成為新聞焦點。情況一如地震過後,必有餘震,大家會有心理準備。
問題是,幾乎所謂地緣政治事件,背後都是長期的歷史問題,不是一時三刻,一年半載,甚至動輒數十年,都未能解決的。是故,投資者傾向冷靜地,即時反應了一兩天,然後回復平常,以平常沒有地緣政治危機的一面,去理解世情。說到底,投資者思維中,可以處理的很有局限,較好處理的是經濟數據或企業業績,或最多是明顯的經濟政策,無論是財政或貨幣政策。故此,投資者把問題擱置,焦點重新放在本身懂得處理的,是很合理的。
如此說來,今年事件雖多,但未會動搖大家的主流看法,不妨參考年初至今幾次的事件後,金融市場一天起兩天止的反應,便可見其實況。
央行要對症下藥
至於經濟政策,尤其是央行取態決定的貨幣政策,今年亦不難猜得對。綜合而言,以量寬論英雄,過往幾年,只有美國做得對。量寬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平常不必動用,但用時要果斷,關鍵是,有病看醫生,無病不吃藥。
幾年下來,高下立見,美國有病時,肯求醫,肯吃藥,正在康復中;相反,另外兩大經濟體,都是時機不對。東方的,看日本,未能對症下藥,太早吃下太多特效藥,產生抗藥性,拖拖拉拉,反而拖延了生病的日子,始終未能好轉,短期內都不可能重新回復過去活動。至於歐洲呢,歷史遺留下來的心理陰影,明明有病,諱疾忌醫,遲遲不肯吃藥,但這樣拖延下來,又是拖延了病情,近日終於肯吃藥,但已錯過最佳時機,短期內,亦是難以藥到病除。影響所及,大家看看匯市上,美元與其他貨幣的走勢,便可見一斑了。■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