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我們想向新生介紹自己。大學生怎樣看他們的老師?他們要的不是另一種權威,而是能夠親近的亦師亦友。如何拉近距離?彼此能共鳴的東西,特別是孤單、徬徨、失落或我行我素的遭遇。
一位同事站起來,談起自己的中學時代。「我是一個乖學生,讀書成績好,也是風紀。我每天準時上課,所有功課整齊,完全依從老師的吩咐,幾乎是個模範學生。」「但是有一天上學的時候,忽然感到中學生的生涯貧乏無趣,每天大同小異,且得完全活在他人的設計裡,包括作息,上洗手間的時間和一切學習。想到為甚麼自己不能支配生活,我便從公車走下來,曠課了一整天,到我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其後,我便成了老師和同學談論的對象,直到畢業典禮也得受校長的訓誨,但我沒有後悔我選擇如此度過這一天。」她說罷,我感到我觸摸到她內裡的核心,她變得非常獨特和立體。
一位美國同事展示了她十六歲時的一幅照片。她原來有個雙生姐姐,長得跟她一模一樣。「你們看我們的笑容多麼燦爛!但拍過這幅照片以後,我的家庭便破碎了,我被迫與姐姐分開。我不能回家,就住在一個車廂裡,有段日子生活在惶恐之中......。那時我從未想過一天我會唸人類學,會拿到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學位,當上作家,來到香港。更不敢想自己有人愛,可以生兒育女,有個幸福的家。但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未來,但有無窮無盡的可能。」
為要跟學生打成一片,她們為自己的過去掀起一頁窗戶,讓彼此的空氣流通。如此的剖白,勝過許許多多的迎新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