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本港與粵方簽訂東江水供水協議, 自2006年起採用「統包總額」方式,每年供水量上限為8.2億立方米,但去年最終輸港東江水量只有6.12億立方米,是自2006年以來最少。有立法會議員昨日提出,當局應重新考慮與廣東省當局磋商,改以「按量付費」方式計算水價,以節省公帑。發展局回應指,本港曾與粵方探討採用「按量付費」方式,但由於這方式不會訂明每年供水量,擔心更改方式會影響香港供水安全。
田北辰倡「統包總額」降至6億立方米
現時本港與粵方以「統包總額」方式計算東江水價,即不管實際輸港東江水量多少,政府每年都要支付固定總額水價。有立法會議員昨日提出書面質詢,指鑑於過去多年輸港東江水量均低於協議所訂上限,如按實際輸入量計算水價,可以節省公帑,故要求當局應重新考慮與廣東省當局磋商改以「按量付費」方式計算水價。新民黨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在立法會要求當局考慮把「統包總額」降至6億立方米,如要額外用水才另外購買。
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昨日在立法會回應指,過去15年,香港出現3次儲水量低的情況,有一次本地儲水量僅得1億立方米,形容「缺口相當大」,現時以「統包總額」方式買水,可確保按需要每年輸入最多8.2億立方米的水到香港,是最符合成本效益及避免浪費的供水方案。他擔心,如果減少購水量或改變買水方式,可能出現制水情況,影響經濟民生。
陳茂波:改方式旱年難保供水量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書面回覆議員指,本港曾與粵方探討採用「按量付費」方式,但由於這方式不會訂明每年供水量,而深圳及廣東省部分城市對東江水需求殷切,因此粵方認為難以保證香港可獲所需供水量,尤其是在旱年,粵方或無法因應本港要求提供足夠東江水量,影響香港供水安全。
發展局又指,本地集水區集水量不足以應付需求,降雨量亦不穩定,每年從集水區所得的集水量可以有很大差距。根據過去30年記錄,本地每年集水量介乎約1億立方米至3.6億立方米,而過往10年香港平均每年食水用量約為9.5億立方米,兩者相差逾倍。目前,東江水佔本港食水供應約70%至80%,可以補足本地集水量不足的缺口,因此可靠和穩定的東江水供應對本港至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