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審計署相信醫療券需進行全面檢討。 陳敏婷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兆東)於今年轉為經常項目的「長者醫療券計劃」被審計署發現錯漏百出,部分地區的醫生對長者比例偏低,同意書簽署做法亦有欠妥當,以致醫療券造成的財政承擔日增,認為當局是時候進行另一次全面檢討。審計署又指,長者病人在不同聯網的輪候時間差異甚大,建議當局檢討長者健康中心服務能力。
求診簽59份「留空同意書」離譜
港府於2009年推出「長者醫療券計劃」至今年3月尾,共有55.6萬名長者參與,參加率為75%。但審計報告發現,部分地區已登記醫生對合資格長者的比例偏低,其中南區已登記西醫對合資格長者比例為1:770,油尖旺區比例則為1:110。
審計報告亦審查了15名已登記醫療服務提供者作出的5,031宗申報,在其中640宗同意書內發現錯漏,涉及醫療券總金額逾17.1萬元。當中錯漏包括沒有填報見證人資料、資料不全、欠缺長者簽名、沒有填報長者求診日期,及沒有填報長者個人資料等。
審計署亦發現部分做法有欠妥當,包括有長者求診1次,卻要簽署59份「留空同意書」,此舉有讓人預先簽署同意書作虛假申報之嫌。
九龍東輪候較港島東長近兩年
另外,審計署留意到長者健康中心的服務能力,並無適時提升以應付日增的服務需求,為首次及繼後健康評估所投入的人力資源亦有很大差別。報告續指,長者病人在不同聯網的輪候時間差異甚大,其中九龍東聯網長者病人輪候時間較港島東聯網長約100個星期;7個專科之中,骨科、精神科及外科的輪候時間,在7個醫院聯網中最長及最短分別相差97個、102個及104個星期。
因應老人科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審計署曾到訪明愛醫院、瑪嘉烈醫院及瑪麗醫院的老人科專科門診診所,發現其例行類別個案最長輪候78個星期至103個星期不等,另3間診所在預約安排上的做法各有不同,料是導致未能充分利用門診預約系統內預設時段的原因。
審計署建議衛生署檢討長者健康中心的服務能力,並繼續鼓勵更多私營醫療服務提供者參與醫療券計劃,同時檢討跟進巡查防止錯漏,及盡量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食物及衛生局、衛生署與醫管局同意審計署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