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項目系列之一
有一天,筆者問學生們一個問題:你們喜歡做小組項目嗎?
所有的目光你看我, 我看你。所有的嘴唇緊緊合着!靜......死一般的寂靜。答案不一會從四面八方湧來;有些人太霸道,有一些則太懶惰, 有一些則......總而言之,那是真正的浪費時間。「如果我自己做, 我的成績會更好 。」
筆者想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負面情緒,是吧?但生活始終是一個笑話的製造者。我從中學的小兒子身上也看見相同的反應。
小兒子被放入一組「三無」人士之中(none of the below):對做集體項目沒有熱情(passion),對取得好成績沒有慾望(desire),對沒有完成小組項目不感羞恥(shame)。因此你可以想像,每當有行動計劃要推行, 他們總是死寂一片,不停地撥打電話,或激烈地爭論不休。 你也可以想像他們最終獲得的是災難般的成績。小兒子計劃拿A級,但A猶如那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無法摘取。A good cry for the moon, 這就是生活。「C」'est la vie.
對時下學生解讀小組項目,筆者不禁慨嘆和難過。好奇心驅使我到谷歌去搜索。筆者突然被以下兩個曾做小組項目而來的引言吸引住:
X:「在學校裡,小組項目只教曉了我一件事:我是多麼討厭其他人。」(In school, group projects only taught me one thing: how much I hate other people.)
Y:「小組項目:一個人完成所有的工作。每個人卻可一起分享成果。」(Group projects: one person does all the work. Everyone takes credit.)
小組項目組成歷史 領袖不可缺
筆者曾在政府和私營學校工作了一段日子,完全同意以下這兩個「電子朋友(efriend)」的分享:
「我們要記住,既然一個有決心的人可以造成大改變,一小組有決心的人就可以改變歷史的進程。」 (We must remember that one determined person can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that a small group of determined people can change the course of history.) -Sonia Johnson(筆者:那麼歷史是由一系列小組項目組成。)
「一個領袖不能縮短自己和隊友之間的差距。如果他堅持這樣做,他就不是領袖了。他得小心翼翼、猶如在走鋼線般游走於共識和掌握之間。」 (The leader can never close the gap between himself and the group. If he does, he is no longer what he must be. He must walk a tightrope between the consent he must win and the control he must exert.) -Vince Lombardi(American football coach, 1913-1970)
所以間隙總是存在於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小組項目中,而領袖就是那間隙中的靈魂人物。■鄭夢麗 恒生管理學院英文學系高級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