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訪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薛亮
「在依法治國已經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傳承孝道的合理內涵,賦予與現代文明社會相適應的新內容,對發展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對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非常深遠的社會意義。」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薛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共帶來了兩個提案,其中一個就是呼籲弘揚孝道文化,將新孝道文化納入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明奇 趙勇 許娣聞
用法制力量推進孝行
薛亮介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新年團拜講話中強調要重視家庭建設,要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孝道文化承載着中華民族千年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新孝道文化,必將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所以我建議把賦予了新時代精神的中華孝道文化納入全體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建議有關立法機構適時補充修改有關法律、法令,用法制的力量保證孝行的全面實施。」薛亮說,比如新加坡法律已有孝的相關條款,韓國也通過並頒佈了《孝道資助獎勵法》。「其中,韓國對孝道行為進行引導、鼓勵、褒獎的做法值得我們充分借鑒。」
推動《孝經》進課本
薛亮表示,應將孝道文化教育列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根據大、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論語》、《孝經》、《禮記》、《弟子規》等經典內容科學地編入課本教材,從培養下一代的孝道意識和行為規範抓起,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使新孝道文化逐步復興,成為全體民眾推崇的美德和自覺的行為規範。
「弘揚孝道文化要加強孝道文化的宣傳引導。」薛亮呼籲,通過弘揚孝道文化的人或事蹟,選樹表彰模範典型等,使事親、報國、立業等孝道文化思想成為主體主流的輿論共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營造全社會崇尚孝道、踐行孝道的良好輿論氛圍。
「還要積極開展以孝道為主題的各種文化活動。」薛亮說,重塑孝道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應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加快孝道文化傳承與復興,不斷弘揚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國建設成為更具文化自信和東方文明的和諧社會。
建言大屠殺紀念館升格
薛亮的另一個提案是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升格為國家級館。薛亮介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國內唯一一座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專史陳列館。2014年全國人大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首次國家公祭日當天,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在全世界引起了廣泛影響。
薛亮表示,國家公祭活動是高規格的國事活動,但大屠殺紀念館只是南京市級館,其地位與國家公祭日主辦地身份不相適應。「經過調研後,我建議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從南京市屬館升格為國家館。」薛亮說。
薛亮認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軟硬件、館藏數量及國內外知名度上都已經具備升格為國家館的綜合條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知名度,如能升格為國家館,將有利於與同類型場館的國際間交流,早日實現與國際二戰史主題紀念館並駕齊驅的局面。此外,升格為國家館還能便捷地搭建更高的平台,從國家層面對二戰史料進行進一步整合和利用,牢記人類發展史中的慘痛教訓,推進世界和平。
【薛亮簡歷】
薛亮,男,1956年生於江蘇省靖江市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現為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傅抱石紀念館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創作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家級大展並多次獲獎,多幅作品被各大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個人畫集專著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