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協常委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的主旨演講中,倡導亞洲國家「邁向命運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有其歷史邏輯、現實支點,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精神,標誌着中國締造新亞洲、構建世界新格局的思路更加清晰、主張更加明確。
世界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亞洲走向何處?本屆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主旨演講以《亞洲新未來:邁向命運共同體》為題,闡述了中國的「亞洲觀」,並倡導「互相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作者作為博鰲會議的正式代表,親耳聆聽了習主席的本次重要講話。
「邁向命運共同體」命題的提出,標誌着中國締造「新亞洲」、構建世界新格局的思路更加清晰、主張更加明確,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對習近平的評價:「他是曼德拉級的人物」。「命運共同體」並非憑空而來,也不會停留在概念層面。對此,我們需要從三個維度進行解讀。
「命運共同體」的歷史邏輯
習近平演講一開始,就以70年為時間單元來剖析世界格局的變化。那麼,70年來,世界發生了什麼?
70年前,二戰的烽煙剛剛消散,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說了一句名言:「從波羅的海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落下」。世界從那時起被分為東西兩個陣營,這種格局一直延續到1991年的冬天,隨着克里姆林宮上空旗幟的變換,超級大國蘇聯宣告解體,東方陣營一夜之間轟然坍塌。
過去70年,中國的「站位」經歷了四次變化: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六十年代後期,中蘇交惡,毛澤東提出了「第三世界」的理論,聯合亞非拉兄弟與美蘇兩個陣營對抗;七十年代後期,善於打橋牌的鄧小平,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周旋,引導中國漸漸淡化了「身份」,與世界各國務實合作,「悶聲發大財」;到了21世紀,冷戰格局已被打破,但「冷戰思維」並沒有消失,中國倡導構建「多極世界」格局。
放眼今天的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改變了一切。無論從政治、經濟、安全角度考量,國與國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抗意味着「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局。而影響人們生活的不僅是戰爭,恐怖主義、網絡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都成為人類共同的敵人。「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正是基於對歷史邏輯的深刻洞察和現實問題的精準把握。
「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支點
怎樣「邁向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說了四句話: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可以概括為四個關鍵詞:平等,合作,安全,包容。這是「命運共同體」的四個支點。
歷史上的中國曾是周邊許多國家的「宗主國」,「萬邦來朝」曾被視為國力強盛的標誌。那麼,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致力於「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能不能平等對待其他國家?一些亞洲國家、特別是周邊某些國家心存疑慮。這也是「中國威脅論」在亞洲仍有市場的深層次原因,這個「心結」不解開,「命運共同體」就難以構建。因而,平等是必要條件。
亞洲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三成,亞洲的資源非常富足,而亞洲各國的發展差距卻很大,這預示着亞洲各國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如果能打通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瓶頸」,實現互聯互通,就可以創造更多的合作機會,讓大家都得到好處。因而,合作是唯一出路。
亞洲的複雜狀況超過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洲。這裏是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經濟最活躍、地緣政治局勢最不穩定的地區,國與國領土爭端暗藏殺機,宗教極端勢力主導的恐怖事件接連不斷。沒有安全,就無法締造「新亞洲」。因而,安全是可靠保障。
亞洲不像歐洲和美洲那樣「色調單一」,亞洲是一塊「色彩絢爛」的土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影響着不同人群,「文化多元」是亞洲的特色,每一種文化都有獨特魅力,唯有兼容並蓄,才能釋放活力。因而,包容不可或缺。
「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邁向命運共同體,中國能做些什麼?習主席說,中國堅持和平發展,決心不會動搖;堅持共同發展,理念不會動搖;堅持亞太合作發展,政策不會動搖。「三個不動搖」體現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有實實在在的舉措。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戰略覆蓋亞歐非三大洲,連接亞歐兩大經濟圈,能夠促進沿線國家間相互合作。中國倡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設立的400億美元「絲路基金」,都會源源不斷地為「一帶一路」建設「輸血」,其作用在若干年後會看得更加清晰。
中國有強大的帶動力。中國經濟體量大、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以現在每年7%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其增量就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未來5年,中國進口商品將超過10萬億美元,對外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這些都會給亞洲國家帶來實惠。中國和東盟國家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國、日本、韓國與東盟致力於2020年建成東亞經濟共同體。這將為亞洲國家發展提供更大平台。
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香港來說是一種機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充當內地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連接器」和首席信息官,發揮獨特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