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計劃到商業味道不太濃的名勝地方玩幾天,便接受身邊另一半的提議,跟隨理工大學的文化團遊潮汕。
所到之處,入眼滿見大戶小戶掛滿大大小小的紅燈籠和紅對聯,清明過後,依然不減新春氣息,聯語求財求平安也是正道,書法功力比其他城市有水準,也就不見俗氣了。
除了參觀大同小異的「進士第」/「狀元樓」/「駙馬府」和各姓祠堂外,沿途還是多探小戶人家,可愛在這些小戶,都坦蕩蕩歡迎來客穿房入舍,很多人家都有襁褓中和剛會走路的小孩,而這些小孩都如此乾淨、清爽、健康,完全沒有我們回憶中「獅子山下」時代的蓬頭垢面。從天真無邪的笑臉中,可看出那些人家雖然生活平淡,但還是享受着知足的幸福日子,老奶奶安詳地看着跳繩的小孫女,一定比大城市中擁有一床毛公仔、仰賴外傭照顧的小女孩開心得多。從到處看到由父母感染到喜客的小笑臉,便醒悟到潮汕各樣裝飾的黃紅橙三種陽光主流色彩,原來潛意識中不自覺地已培育出當地人面向陽光「朝陽」的樂觀性格。
文化古蹟含蓄的雅,遍見於村中大街小巷,同時也有直話直說、坦白得可愛的「俗」,茶舖招牌名字索性就叫「有間茶舖」或是「阿肥」、「阿歪」什麼店;樹腳下警告狗主的字句:「不要帶狗在此拉屎」,哈哈,潮汕人就是不忌屎,聽說姓杜的村子還特意去找姓史的人入住帶旺丁財,「杜」諧音是「肚」,肚裡有「屎」才顯得家肥屋潤也;潮汕有句歇後語「半桶屎」,是笑人不夠料,讚人有料才是「一桶屎」,說一桶屎做肥料才種出好果,潮汕無懶人,由「屎」可見。
長長花梨木橫搭成的湘子橋,可以不同時間截成兩段,分別讓人和船隻通過。據說它是四大古橋之一,有說走過此橋,才算真正到過潮州;登上五百年歷史的道韻危樓,無疑極具探險精神,高處縱目四周交錯毗連、圖案雅致的屋簷,也是奇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