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請先閱讀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市建局補償方法(見圖) ■資料來源:市建局
資料B:
2011年各地區入息低於平均綜援金額家庭
深水埗 12.4%
觀塘 11.5%
中西區 5.7%
油尖旺 9.7%
全港平均 10%
2011年各地區每月家庭入息中位數
深水埗 $15,400
觀塘 $15,500
中西區 $30,000
油尖旺 $20,000
全港平均 $19,600
2011年各地區失業率
深水埗 4%
觀塘 4%
中西區 1.9%
油尖旺 2.7%
全港平均 3.4%
資料C:重建的利弊
利:
令舊區得以重新發展,樓價升值
減少危樓數目,令居民及其他巿民安全有保障
令舊區得以重新規劃,改善巿容、安全及衛生問題
改善管理,有助加強治安
減少移山填海增加土地需求,更符合可持續發展及環境保育原則
令重建及其周邊地區增值
商住式規劃,提供就業機會
商業區或觀光區,發展成景點,吸引遊客
政府可從賣地及釐印稅獲得可觀收入
令香港更國際化及現代化,吸引外國投資
弊:
令社區原有特色消失
令社區網絡及集體回憶消失,降低市民對該社區的歸屬感
製造污染,如建築廢料、空氣污染等
樓宇升值的主要得益者是發展商,而不是居民
低收入民眾無能力繼續留在原地居住,剝奪居民居住權
屏風樓導致熱島效應
居民及商戶不滿,導致衝突
政府只着重經濟發展,忽視可持續發展,可能得不償失
有可能造成官商勾結,損害港府管治威信
污染及廉潔問題削弱外國投資者來港意慾
想一想:
參考以上資料,有說舊區重建對該區的居民是改善生活質素的途徑,你有多大程度同意此說法? 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答案:
很大程度同意:
1. 指出都市更新概念能夠解決市中心萎縮的問題,可重新發展;
2. 指出市建局「以人為先, 地區為本,與民共議」的工作方針;
3. 改善舊區環境及結構安全問題,提升居民生活素質,更切合時代需要;
4. 市建局有足夠賠償,有津貼及以交吉價交易;
5. 商業與住宅並存規劃,帶動舊區經濟增長;
6. 更完善管理,減少舊區產生的罪案率;
7. 舊區重新發展後,可改善居民的就業機會及增加收入。
很小程度同意:
1. 市建局在規劃重建時只着重經濟效益,沒有重視居民的意見;
2. 破壞原本的社區網絡,卻沒有安置原本社區人士的安排,僅賠償了事;
3. 使各區特色消失,走向單一模式;
4. 重建期間製造更多垃圾和污染;
5. 重建完成後,社區出現較高消費的住宅及商舖,租金與物價上升,加重重建區周邊居民的經濟負擔;
6. 新建高樓大廈,易造成屏風效應、熱島效應和街谷效應;
7. 舊區居民多為老人家、傷殘人士或低收入人士等弱勢社群,不能負擔昂貴租金而被迫遷往更舊地區居住,居住權被剝削,生活素質下降。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接受,除引用資料回答外,所提出論點必須有論據及例證作支持,若加上駁論部分加強說服力,評分會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