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秋
現在國學日盛,各大電視台紛紛講解經典,甚是好事。晚間閒來無事,就去電視上瞄一眼,某家特大的電視台正在講《易經》,遂立刻鎖定。觀其形,是一個很和藹的老人,操一口台式國語,蠻招人喜歡。不過,聽其言,則實在不敢稍有恭維。
這位曾先生講的是《易經》,但自始至終都和《易經》沒多大關係,完全不去解讀《易經》裡面包含的「易理」、「易數」和「易術」。除了很少的幾個「陰陽」、「卦爻」之類的名詞外,基本上遠離《易經》的文本和話語範疇。特別有意思的是,他每解釋一個《易經》上的概念,必然要搬出孔子在《論語》裡的言論,或者孟子的觀點,好像《易經》是孔子、孟子的作品,用儒家經典解讀道家,讓人不知道他是道是儒?唯有一樣,他打太極的功夫確實得了《易經》真傳。
連着犧牲了幾個晚上,覺得損失頗大,於是開始在網上搜索這位原本不知何方神聖的人物。不是為了找他算帳,只是為了弄清究竟。
於是-百度-谷歌,五分鐘便知此人為台灣某大學教授、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好傢伙,又冒出一個「大師」,而且是「第一人」。再於是費點工夫查下這個大師的專業背景,發現他的全部學術背景都是管理學,他的主要著作如下:《總裁領導學》、《二十一世紀易經管理法》、《點評胡雪巖成功之道》、《人性管理》、《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卓越經理人的必修課》、《胡雪巖的啟示》、《曾仕強剖析胡雪巖商道》、《中國式管理》、《中道管理》、《圓通的人際關係》等百種管理著作。只有一本與《易經》相關,也就是這次與百家講壇節目同步的《易經的奧秘》。
其實,電視台想推出一個管理學的課程,儘管推出便是,為何非要套上《易經》的禮服?難道只有這樣看起來才體面些?以本小人之心,度一下那些君子之腹,假如直接命題《管理的奧秘》,估計觀眾寥寥可數,因為這些年他們見過的管理大師太多了,有人戲稱,中國的大師集中在兩個領域,一個是管理界,一個是氣功界,所以他們是不會輕易冒險的。可是,一旦嫁接在國學上,尤其是嫁接在還沒人敢碰的《易經》上,那陣勢就不一樣了,收視率肯定飆升,目前的效果好像也應了這招,一些人果然「收視」了,比如我。
只是這一招害了觀眾,他們從這位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易經大師」嘴裡,只能得到「易經真的很容易」這樣的謬之又謬的謬論,只能得到「易經很可能是『神來之筆』所留下來的痕跡」這種模稜兩可的觀點,只能得到用孔子的《論語》來解讀《易經》這樣匪夷所思的過程,只能得到「一切都是命定的,你還要努力幹嗎呢」這樣似是而非的結論。
聽完曾大師的講座,除了體會信口開河的忽悠之外,《易經》仍然離觀眾十萬八千里,甚至比原來更遠了。
某些電視台為了挽救可憐的收視率,拿《易經》開涮,實在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假如《易經》真的有靈,說不準哪天伏羲氏、文王或周公會怪罪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