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對周瑜與諸葛亮的描寫是千古美談,也是人物描寫的經典教材。除了以周瑜的運籌帷幄與諸葛亮洞悉一切的絕頂聰明作正襯之外,小說對兩人的描述還包含了多種設計,周瑜的心高氣傲與諸葛亮的寬容大度,兩人陣營的關係既敵且友,既惺惺相惜,卻又不得不正面交鋒。多種矛盾與衝突對作為主角的諸葛亮和作為主要配角周瑜的形象描寫可謂相得益彰。
襯托者寫得出色 被襯者方有幫助
在同學作文時,要為人物描寫作正襯往往是較為困難的,因為當中作為襯托者的人物形象必須寫得出色,才會對被襯托者的形象有幫助,所需要的文字技巧,或篇幅皆不在少數。一般同學容易運用的是反襯,如要寫守規則的學生,就寫一個淘氣的作襯托;要寫成績好的,就寫些成績總在榜尾的同學作襯托。這種手法不難運用,而且不易出錯,但一般來說效果亦欠變化。想在穩中求變的同學,可考慮將簡單的襯托多分幾個層次,或能有出奇制勝之效。
如要寫不擅運動的人參加運動比賽的經歷,設計擅長運動的同伴是比較常見的手法。但在處理上,也可以有以下幾種分別︰
1. 「我每天放學後都練習兩個小時,縱然成績已小有進步,但看着宏行輕輕鬆鬆跑完,還能跟隊友談笑風生,我卻跑得上氣不接下氣。難道天資真的那麼重要?」(以宏行的優秀與自己努力後依然不濟作對比)
2. 「我每天放學練習兩個小時,縱然成績已小有進步,但不說那個跑完還能談笑風生的田徑隊長宏行;連那個跟我一起開始練習,被戲稱為『胖子』的家寶的成績也比我好了。到底我出了甚麼問題?」(以優秀的隊長和平庸的胖子作襯托)
3. 「我跟好友家寶、英秀一起參加田徑社。剛入社的時候明明是我的表現最好,心想運動會選拔的名額是十拿九穩了吧?但現在我的成績不但不及英秀,連本來入社只為了減重,曾經淪為笑柄的家寶也快要追上我的成績了。」(以表現沒明顯進步的我與進步明顯的朋友作比較)
以上三段,基礎的故事結構是一樣的。但設計了不同類型的人物與「我」作比較,寫出的故事可以全然不同。
第一段可以寫到宏行其實暗下了不少苦功才有今天的成績;第二、三段可以談到訓練方法是否合適,或者再進一步將「我」與「朋友」的訓練態度作襯托,寫出訓練不只是「時間」,還是「積極主動」的問題。還是那句,手法只是技巧、工具,重點是,如何活用。
要作襯托,除了人,景也是可堪深究的部分。下次再談。■謝向榮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