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涵蓋全港250間主流學校,約五成自閉症學生受惠。 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教育局資料顯示,於普通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由2009/10年度的2,050人上升至2013/14年度的4,970人,四年間有逾一倍的增幅,未來亦有上升趨勢。有專家指出,個別自閉學童缺乏社交能力,有男生因對絲製品情有獨鍾,會摸老師穿着的絲襪和絲質衣服,場面尷尬;但其實若有適切的指導,情況會大有改善。有見及此,賽馬會將於新學年起撥款1.67億元,聯同港大及六間社福機構,推行三年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幫助全港250間學校中約五成自閉症學童,以小組訓練加強同學的社會適應能力,並支援家長和老師。
香港明愛康復服務總主任林伊利表示,曾有一名自閉症學生喜歡摸同學和老師,尤其喜歡摸老師穿着的絲襪和絲質衣服,「若學校對於自閉症學生認識不足,可能會誤會同學是對性好奇、行為異常。」後來校方安排職業治療師針對他的行為提出改善方案,例如教他唸口訣「我不會隨便摸人」,再加上感覺動感訓練,一年後,該同學已漸漸做到自我控制,減少尷尬情況。此外,若家長可多帶自閉症孩子到公園玩,可以為腦部「前庭」造成刺激,清醒及穩定神經,改善失範行為。
紅綠燈記心中 學童不再亂走
此外,這類學童有時會在上課時突然大聲叫嚷、跑來跑去,專家會讓學童記着「紅綠燈」的口訣,當學生上課時想離座,會冒起「停一停、諗一諗」的念頭,並記住紅燈就是不可以隨意走動、綠燈就是得到老師允許下可以離開座位。林伊利指出,老師只要把「紅綠燈貼紙」貼在學童的枱面,老師有需要時指一指,學童便會明白何謂適切的行為,減少影響課堂秩序。
馬會1.67億推三年「喜伴同行」
為協助自閉症學童,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繼2011/12學年後,再度於新學年撥款1.67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並聯同港大社科學院、香港明愛、協康會、新生精神康復會和香港耀能協會等提供到校服務,設立小組訓練、教師培訓和研究,協助自閉症學童改善學習及社交技巧。
港大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何德芳指出,每位自閉症學童都有其獨特性,機構及學校會先為學童進行全面評估,再按情況設定訓練內容。每個訓練小組有4名至6名學童,志願機構會有一位專業人員為一間學校做小組訓練,背後團隊有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和臨床心理學家等作支援。計劃下每校可增聘一名教學助理,跟進全校自閉症學童的訓練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