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由5張考卷改為4張考卷。考評局將聆聽能力(卷三)、綜合能力(卷五)合併為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考卷仍稱為「中國語文卷三」,分為甲部聆聽能力(佔全卷20分)和乙部綜合能力(佔全卷80分),卷三佔中國語文科全部分數18%,應考時間約為一小時三十分。試卷合併後,試卷的形式大致相若,但在考核的着力點就有所不同,因此,這方面要有應考的策略。
先看看甲部聆聽部分,題目大約8題至10題,每題平均2分,其中大部分為選擇題和判斷題,只有少數短答題,因此,考生可以即時選擇並填寫答案。基於此理由,考生可能會認為較以往的聆聽卷簡單,可以不用摘錄太多內容,但這種想法完全錯誤,因為甲部的內容有部分可以在乙部應用到的。你不用甲部內容是可以的,不過會影響考生是否可以上到LEVEL 5或以上,所以考生不可不察。
乙部評分四大準則
至於乙部綜合能力是這次討論的重點。乙部的評分準則仍然是「語境意識」(10分)、「整合拓展」(16分)、「見解論證」(16分)和「表達組織」(8分)這四條柱,各柱分數可以彈性調整,總之全題總分中的50分,佔該卷80分。各柱的內部要求分述如下:
1. 語境意識
語境意識分為「處境」、「語調」和「格式」三方面。據估計,「處境」、「語調」和「格式」的分數比例,也會按題目的要求不同而有調整。「處境」應包括任務中對方和己方的身份,背景的略述、這次任務的目的和引旨。另兩方面則是「語調」是否合適、「格式」是否正確。
2. 「整合拓展」
這部分令考生很疑惑,怎樣才是整合拓展呢?或者可以這樣說,「整合拓展」分為「整合」和「拓展」兩部分:
「整合」較易掌握,例如題目是「闡述個人能夠勝任領袖生的兩項條件」,考生就要整理多篇的文字資料和聆聽資料,摘取與題目要求相關的資料,整理出如「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個人的能力」這兩項條件。
而「拓展」,就是從「整合」的內容,開拓出合乎題目的要求。例如「對學校的歸屬感」中,其中一點是你解釋你從中二、中三、中四都是風紀成員,而且盡心盡力工作,是基於對學校熱愛,願意為學校服務,慢慢培養出對學校的歸屬感,因此才認為自己合適勝任領袖生。上述的就是拓展部分。「整合拓展」可以這樣總結為「源於資料」再展示具體說明解釋。
3. 見解論證
考生不要見名稱是「見解論證」就以為千篇一律是議論。考生必須細心閱讀文字資料及聆聽資料,找出聽出題目要求的任務。任務可以是評論,可以是建議,可以是活動內容等等,而且文字資料及聆聽資料是沒有實質的內容,只有一些方向或綱領式的提示,整個見解論證部分是要由考生自行建構。評分準則是根據考生寫的內容是否充實,解說是否飽滿,切記不可簡略,字數要與「整合拓展」部分相若。
4. 表達組織
先說表達,文字要端正,不可有錯別字,語氣要恰當。至於組織方面,除了格式要求以外,還要有引言,整合拓展要求有多少項,就分多少段落,不宜一大段的述說。然後要有過渡段轉入見解論證,見解論證也要作適當的分段,最後才作總結收筆。
上述的內容只是一個基本框架,考生必須多練習,熟能生巧。考生還要注意,除了語文能力之外,多關注生活識見、文化知識和多對事情作反省,對考核這份卷一定有裨益。
練習問題
1. 「闡述個人能多勝任領袖生的兩項條件」中,能否就「個人的能力」這項條件整合出內容(用自己的能力作資料)?
2. 「闡述個人能多勝任領袖生的兩項條件」中,能否就「個人的能力」這項條件進行拓展?
參考答案:
1. 校園電台主持人、中文朗誦比實曾獲冠軍、傑出風紀、代表同學與姊妹學校交流。
2. 代表同學與姊妹學校交流這一項,拓展方向可以說明自己擅長與人溝通,懂得與人合作及有領袖才能,適宜擔任領袖生。
■ 李安維老師 風采中學
作者簡介:「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士,香港浸會大學教育文憑,香港大學教育碩士。任教中國語文科超過30年。
學校簡介: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由余風采五堂會贊助,坐落新界北區,於2002年創立,提倡「品學共融」,並以「風、度、文、采」為校訓,期以教育專業及創新精神,凝聚家長及社會力量,建立一所不斷求進的學校,培養新一代成為主動學習及具責任感的良好公民,充分發揮個人潛能,為社會和國家作出貢獻。學校亦期望通過教育研究及實踐探索,為香港的教育模式提供新經驗、新突破。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