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勇先
近日因為政府雷厲風行拘捕Uber的司機和負責人,引爆大眾對的士行業和政府的怒火──皆因在專營下,的士業冚旗、拒載、兜路、揀客、濫收車資的情況無日無之。誠然,的士業為人詬病絕非近一年半載之事,要不然在1993年,也不會出現《的士判官》讓人至今仍有不少共鳴的經典驚慄片。
故事主角黃秋生,貫徹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每齣戲都做變態佬的特質──飾演一個專門殺害的士司機的變態佬阿健。當然,22年前看,你會覺得很誇張,因為製作人刻意誇大的士司機的不良行為,例如阿健的太太臨盆在即,卻因為的士拒載,還意外在關車門時被夾着衣服,被的士拖行慘死。此外,故事又安排阿健遇上一個又一個面目特別猙獰、態度又特別惡劣的司機,終激發出經歷喪妻之痛的阿健之變態心理。
昔日此電影被歸類為恐怖驚慄片,但筆者懷疑,若果觀眾今日重看,可能會視之為一種有助消減怨氣的「治癒系」作品。皆因在耳濡目染大量真人實證下,不少市民對的士業也有難以排解的怨氣,司機拒載、兜路、濫收車資等不良行為,更令有怨無處訴的小市民對的士司機產生厭惡情緒。事實上,20多年前導演邱禮濤便掌握了觀眾的這種情緒,並以瘋狂極致的方式表達出來,塑造一個超越章法的「的士判官」阿健,在這「無王管」的時代中主持公道,譬如他會將拒載阿婆兼態度衰格的司機槍斃,但遇到好司機時又會禮貌周周兼奉上小費,變態中見美善,正是這角色有趣和具人性之處。
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的士司機聯合起來駛到政府部門抗議一幕,恰巧與現實重疊。當然兩者原因有別:戲中因為有的士司機接連被阿健所殺而引發恐慌,現實則是「司機大佬」覺得被Uber弄至「冇啖好食」而發惡。然而有趣的是,戲中的司機,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也只是和平理性地舉起示威橫額而已;反而現實中的士司機因為遇上競爭對手,竟然亢奮地以大鐵槌砸爛的士......這多少也解釋了為何觀眾減少入戲院支持港產片的原因,皆因現實似乎比電影更天馬行空和具戲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