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者
「一帶一路」沿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類型國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區域,加強文化交流有利於增強各方的文化認同感,推動各種文明互學互鑒,是促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通過搭建多層次的文化交流平台,開展多領域的文化合作,有利於開闢一條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開展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
文化的影響力超越時空、跨越國界,是「一帶一路」的靈魂。加強文化交流,能使文明之花成為增進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進步的紐帶,維護世界和平的潤滑劑,促進「一帶一路」的美好願景早日實現。
聯通民心 促文化互學互鑒
文化交流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有效方式。「一帶一路」是世界上典型的多類型國家、多民族、多宗教聚集區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國誕生於此,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世界主要宗教發源於此,文化合作潛力巨大。沿線國家人口眾多,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都是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大國,民族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一帶一路」的多樣性文化也為這一地區帶來了尖銳的宗教矛盾和激烈的文化衝突,成為建設「一帶一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文化交流具有促進各國人民互相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獨特作用,加強文化交流有利於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
文化交流是促進「一帶一路」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歷史上創造出了形態不同、風格各異的文明形態,是人類文明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通過傳承和弘揚古絲綢之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倡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能夠以文明互鑒取代文明對抗、文明衝突,促進各種文明共同發展。「一帶一路」通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文化交流,可以使沿線各國吸收外來文化的合理內容,將不同文明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轉化為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搭建多層次平台 實現文化共同發展
建設「一帶一路」需要搭建多層次的文化交流平台,推動各國文化包容發展。豐富上海合作組織、東盟、阿盟等多邊組織中的文化交流機制,有利於增加「一帶一路」人文合作的內容。完善「一帶一路」國家間的官方文化交流體系,有利於長期開展文化年、藝術節、電影周和旅遊周等文化交流活動。豐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間文化團體的交流機制,有利於為民間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發揮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南亞博覽會等展會平台的作用,有利於沿線國家深入開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動。
建設「一帶一路」需要開展多領域的文化合作,促進各國文化共同發展。積極深化教育領域合作,各國每年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提供政府獎學金名額,有利於資助優秀人才出國研修。積極擴大文化旅遊領域合作,互設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絲綢之路文化之旅」、「絲綢之路藝術節」等活動,有利於促進各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和文化交流。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有利於促進「一帶一路」國家體育事業共同繁榮。積極發展文化貿易,通過發展文化產品國際電子商務平台、互設文化貿易中心等方式,有利於推動各國文化產品「走出去」。
建設「一帶一路」需要尊重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促進各國人民和平友好。老撾,緬甸、柬埔寨、泰國是小乘佛教主導的國家,斯里蘭卡的佛教徒有七成之多,印度的印度教徒接近八成,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分別是世界前四大穆斯林國家,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的穆斯林人口均佔九成以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需要加強文化交流,幫助「走出去」企業全面了解當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風俗,指導企業學會與各種各樣宗教信仰的人打交道,使沿線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之路,同時也是文化之路。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有利於增強各方的文化認同感,開闢一條不同發展水平、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開展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成果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