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怡 香港大專青年新力量會長
嶺大學生會發起圍堵校董會會議,抗議和要求取消特首任大學校監的制度,學生們圍堵校董會會議室,更嘗試衝破保安防線,擾亂會議的正常進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媒體報道。而發起是次衝擊行動的,正是嶺南大學學生會會長。
同樣身為青年團體會長,我並不反對讓年輕人暢所欲言,擁有言論自由。年輕人按照個人意願,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是源自香港的高度自由,大家應該倍感珍惜。
自由誠可貴,但不可濫用。年輕人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勇氣,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意見,這是年輕人的獨特性,不難理解。然而,年輕人的言行舉止過了火,甚至挑戰了法治、道德的底線,就不可能獲得社會的認同和接受,更不能夠打着「年少無知」的幌子就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社會的每一個公民,都必須在不同的崗位履行自己的責任。對於學生來說,最大的責任就是要讀好書,知書識禮,循規蹈矩,努力裝備自己,將來才可以學以致用,為社會服務,成為棟樑之材。這一點相信是全社會的普遍認知,亦是不少年輕人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試問,誰放心把香港的未來交給連基本品格和禮儀都達不到的年輕人?今日少數大學生的激進表現,充斥暴力和無禮,讓社會深深憂慮,這些激進學生能夠擔當社會領袖,帶領市民為建設社會做正確決定嗎?筆者有點痛心,也充滿疑惑,身為「90後」,翻開報章,看到的新聞標題是「堵塞大樓攔路指罵禁錮校董」、「嶺大生逼宮」、「圍堵歪風威脅校園」,如果讓這些激進學生成為香港將來的主流力量,將令社會走向一個怎樣的方向?
年輕人不是應該以「活力年輕新一代」、「香港生力軍為未來打拚」、「看得見未來,看得見將來」等來形容嗎?相信全社會都不希望見到有文化有思想的大學生如莽撞武夫,一味高叫「以武抗暴」,一再目空一切、盛氣凌人地圍堵衝擊校長、校董。
身為莘莘學子,應該在青年團體研討會上積極發言,為社會的進步建言獻策;在學校裡,用心學習,將勤補拙,志在早日投身服務社會,發光發熱;在工作上,努力投入,表現出「生力軍」應有的態度和表現,令大家認可年輕一代的能力和風采。筆者相信,這才是緊守學生和青年領袖崗位應盡的本分。
香港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有抱負有擔當,理智而文明的一代。記得《聖經舊約.申命記》中的一句話:「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只有尊重言論自由,同時尊重別人,方可以成為一個有知識、懂批判的理性公民。常說民主社會,應該由有文化、掌握知識、懂禮儀的人才領導,帶領社會為爭取公義而發聲。筆者深信,以擾攘、衝擊,圍堵去表達意見,只是極少數的一群。因為,香港始終以尊重法治文明為核心價值,大多數年輕人在這樣的教育氣氛下成長,應該是積極、虛心和文明有禮的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