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成 中華基金會副董事長
國民黨10月17日召開臨時「全國黨員代表大會」,撤銷「總統」候選人洪秀柱的參選資格。國民黨這次「換柱」是創台灣史上的首例,即政黨正式提名的「總統」候選人竟然被撤換,撤換理由竟是要真正去落實該政黨的黨綱政策(統一綱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去年「九合一」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面臨自遷台以來最嚴重的挫敗,然而黨內「本土藍」與「深藍」間的內鬥卻更為加劇,集中表現在2016年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攻防上。馬英九支持洪秀柱是希望她擋下本土派的王金平,之後再主動退選,改由馬屬意的接班人吳敦義「接受徵召」的方式代表國民黨參選。沒想到洪假戲真做,最後決意參選到底,同時不以勝選為考量,而是以「宣傳理念」為目的,奪取國民黨的黨權為目標。
洪秀柱氣勢低弱拖累國民黨選情
洪秀柱取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資格之後,除了對黨內大佬與地方派系實力派直言批評,也不走她最弱的基層,揚言不拿國民黨的一毛錢,她要經由公開透明的小額募款來打完選戰。她要打的是「空戰」(指經由文宣打選戰) 而不打傳統的「陸戰」(打組織戰)。據傳某教授曾在洪秀柱辦公室內部核心幕僚會議上說:「台灣這麼小的地方,選什麼『總統』?」已經標明洪要打的就是一場不是選戰的選戰。另一方面,洪秀柱的兩岸主張「一中同表」、「不可以講中華民國」、「兩岸終極統一」,這樣「急統」論述,刺得國民黨急着跳腳,出面一再替洪「澄清」,沒想到洪與「洪辦」成員反而不斷在公開場合與黨中央對着幹。
當洪秀柱氣勢愈來愈低弱,固然「總統」這一局沒戲,卻讓國民黨的「立委」選情也受到強烈衝擊,不僅原本已全面潰敗的南部選情根本救不起來,連「五五波」的中部選情也岌岌可危,向來號稱是國民黨「銅牆壁區」的台北市與新北市竟一半席次都守不住。據國民黨中央評估,恐怕連三分之一的席次,即35席都不到,而外界的民調則評估應該只在25席上下,國民黨將成為完全不具影響力的小黨。
國民黨在明年非常可能滅頂的情況下,以選戰勝負考慮,或許別無選擇只有快刀斬亂麻。在大佬包括馬英九、連戰、吳伯雄、王金平的支持下決定「換柱」。可以確定的是,國民黨「立委」選情可能因此可以止血,只是「總統」選情慘敗,而且輸了國民黨已經少得可憐的「體面」 。
「換柱」原因堪玩味
讓筆者覺得更足玩味的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用以切割與批判洪秀柱的着力點,竟是因為洪在其兩岸政策中的「一中同表」、「憲法終極統一」等論述,「與國民黨長期以來的主張有所落差,且與台灣主流民意有所偏離。」
對大陸而言,一些長期「寄希望於國民黨」的朋友們應該深思一下。首先,「一中同表」與「憲法終極統一」,本就是大陸的階段性與終局性政治目標。如今,國民黨卻以這些理由展開「換柱」行動,並由其黨主席宣示,那各位長期以來一直「寄希望於國民黨」,究竟是國民黨太會忽悠,還是諸公們忘了兩個「寄希望於」中更重要的後一個「寄希望於」呢?
其實只要對國、民兩黨的兩岸政策進行比較分析,就會發現其中雖有分歧,實際有更多的重合或交集。很多時候,我們還真挺難分辨代表民進黨參選下屆「總統」的蔡英文所主張的以現有「憲政」架構處理兩岸關係的主張,與馬英九及朱立倫的立場究竟有何差異。
其次,浪漫的情懷確實是可貴的,但在處理政治事務,尤其是兩岸關係這樣事關千秋的事務上,還是採取比較冷靜、理性與務實的態度才好吧!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修正以往偏頗的,甚至某種流於一廂情願或不切實際的主觀想法或心態。實事求是,才是處理政務的態度。如若忽略對台灣社會現實的客觀分析與掌握,必會對形勢發展、預期產生重大落差與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