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繼承與創新是中醫藥發展之路


──從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所想到的

趙中振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屠呦呦教授的偉大貢獻不僅是一個青蒿素,而是以扎實的研究再次昭示了中醫藥的發展之路:繼承與創新。要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要有國際化的視野,開闊的胸懷,遠大的志向,腳踏實地的作風與堅韌不拔的毅力。

最近周圍的人熱議的話題之一,是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儘管有某些不同的視點,但絕大多數人歡呼:這是中醫藥的驕傲、是中國人的驕傲。

在香港有不少記者來找我,開頭便說:「你曾經在中藥所工作過,認識屠教授吧。」

的確,我早就認識屠教授。我是1982年到中國中醫研究院(現稱中國中醫科學院)攻讀生藥學碩士研究生的。那一年中藥所只有兩個碩士生,但所裡有許多資深的科學家,人才濟濟,如生藥學家謝宗萬,炮製學家王孝濤,藥理學家章榮烈、姜廷良,藥物化學家屠呦呦,中藥分析化學家章育中等。在上大學時他們的名字如雷貫耳,能有幸與這些專家近距離接觸,得到教導與呵護,真是感到何其幸之。我到中藥所時,屠教授已經是世界知名學者,但在我的印象中,她毫無大專家的架子。雖然我們不在一個研究室,但都在一個樓裡,時常碰面。每次見到我,她都會親切地打招呼,她叫我小趙,我稱呼她屠老師。從她簡樸的衣着、直率的談吐,感覺她是一位非常可敬的、沒有世俗之氣的純粹的科學家。

中國科學界的精英與楷模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科研條件還很差,中醫研究院中藥所雖被譽為中醫藥研究的國家隊,擁有北京不多的前蘇聯建築風格的八層大白樓作為科研重地,但裡面的情形卻令人尷尬。我走進那座大樓,閉着眼睛都能說出自己所在的位置。中藥味和樟腦味最濃的地方是生藥室;有酒精氯仿氣的地方是化學室;有屎尿腥臊味是藥理室與動物房,有廚房與油煙味道的則是擁擠不堪的宿舍。

關於青蒿素的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的。這一成就的取得靠的是以屠老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的頑強毅力與拚搏精神。屠老師對科研的執着和奉獻,如僅用刻苦工作、加班加點來形容就太一般了。為了從中草藥中發現抗瘧藥物,屠老師他們所經歷的困難、所付出努力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與歷史上居里夫人為了發現鐳,不顧被放射線輻射的壯舉相仿,當年屠老師整天泡在實驗室裡,患上了中毒性肝炎。為了加快搞出新藥,她不顧危險在自己的身上做實驗。屠老師是中國科學界的精英與楷模。

青蒿素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與科學界的肯定,挽救了億萬人的生命,有關的佳話無數,這裡我想說一件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

我的研究生指導老師謝宗萬教授,是著名的本草學家、生藥學家。謝老師志隨神農踏遍青山尋百草。年屆七旬時,他為了調查藥用血竭的資源,深入老撾的熱帶雨林中,不幸被蚊子叮咬染上了瘧疾。回到北京後住進醫院,寒熱往來,在生命堪憂時,是屠老師和她的課題組送來了新研製的青蒿素栓劑,使得謝老師轉危為安,青蒿素就這樣救了我老師的性命。

在青蒿的研究中,也有謝老的一份貢獻。現代的研究證明,含有青蒿素的只是黃花蒿一種。因此,很多人疑惑:青蒿素不是出自青蒿,為什麼叫青蒿素呢?其實這與中藥名稱的複雜歷史有關。古人對自然界的分類認識與現代的分類學不同,沒有一物一名的「學名」,中藥的異物同名、同物異名現象很普遍。如蒼朮與白朮曾經統稱為「朮」一樣,許多古代文獻中的「蒿」包括了青蒿和黃花蒿。人們對植物的異同有一個從朦朧到清晰的認識過程,對這兩種蒿類植物的區分也是這樣的。在謝老的名著《中藥材品種論述》中,對青蒿的來龍去脈、歷史沿革有着清晰的論述。

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近日還有很多議論,聚焦在青蒿素是中藥還是西藥的歸屬上。這使我想起了歷史上有關諸葛亮是河南南陽人還是湖北襄陽人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爭論。我很欣賞清人顧嘉衡寫下的那幅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辯襄陽南陽。」

屠呦呦教授是學習西藥出身的,但並未將中藥排除於她的研究興趣之外,更沒有拒絕對《肘後備急方》這樣中醫古老文獻的鑽研,從而成就了如今的輝煌。許多中國古代醫藥大家對其他學說持有兼容並蓄的態度。《傷寒論》中博採眾長、《本草綱目》集醫藥大成,因而站在了那個時代的最前沿,並成為人們至今取用不竭的醫藥知識寶庫。

無可爭辯的是:沒有中醫藥的文獻記載與臨床實踐對屠教授等科研工作者的啟迪,就沒有青蒿素;沒有屠教授運用現代科技刻苦攻關,也不會有青蒿素。屠呦呦教授的偉大貢獻不僅是一個青蒿素,而是以扎實的研究再次昭示了中醫藥的發展之路:繼承與創新。要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要有國際化的視野,開闊的胸懷,遠大的志向,腳踏實地的作風與堅韌不拔的毅力。

對香港中醫藥發展熱切期望

去年春節後,我與屠老師有過一次通話。屠老師在電話中,對香港中醫藥的發展和我們所做的工作感到高興,同時也對香港的中醫藥發展報以熱切期望。

屠呦呦教授獲諾貝爾獎可喜可賀,這是我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被世界頂尖科學家認可的零的突破。這個大獎引發了國際科學界對中醫藥更多的關注,多學科的參與,必將促進中醫藥的發展,中醫藥也將對人類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相關新聞
繼承與創新是中醫藥發展之路 (2015-10-19)
反對派公然賄選 須依法追究刑責 (2015-10-19)
西方走廊:彭定康與英國主流「格格不入」 (2015-10-19)
聯繫「帶路」新市場 打造利益共同體 (2015-10-19)
南京抗戰遺址公示日本侵華罪證 (2015-10-19)
黃之鋒──不知天高地厚的「政治小魔怪」 (2015-10-17)
「暴力」與「公義」 (2015-10-17)
結構性改革是控制中國社會槓桿率的關鍵 (2015-10-17)
民主黨明目張膽賄選須受徹查 (2015-10-17)
規則倘改變 中小企遭殃 (2015-10-17)
警惕「傘兵」滲透區選 (2015-10-16)
廿四味:「政治老人」與黃之鋒互相拆台好戲在後頭 (2015-10-16)
來論:反對派明目張膽賄選 賊喊捉賊厚顏無恥 (2015-10-16)
反對派「全面開戰」大敗 強詞奪理顛倒黑白 (2015-10-16)
要學勁松傲霜雪 不做牆草任風搖 (2015-10-16)
近五年來國際格局演變透視 (2015-10-16)
利好疊加的市場仍莫忘風險 (2015-10-16)
來論:黃之鋒企圖藉司法覆核而參選立會是荒誕可笑 (2015-10-15)
廿四味:梁家傑炮轟黃之鋒 怕「多個香爐多隻鬼」 (2015-10-15)
張德江高規格會見香港紀律部隊傳遞重要訊息 (2015-10-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論壇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