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之
孝順是中華民族綿延史河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不孝千夫指。孝行天下是先賢聖祖傳經佈道的不二要義,是歷朝歷代社會價值的核心主旨。孝的大旗歷經五千年依然獵獵作響,鮮艷如昔。孝順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的印記,世代遺傳,融進我們的血液裡。
知孝者眾,懂孝者寡。何以為孝?孝順,原意是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幾經演變,後來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顧名思義,既要孝敬,又要順從,不僅僅是讓父母衣食無憂,更要傾聽父母所思所想,順意而為。
如何盡孝?孝有千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標杆式的莫過於史傳的二十四孝。無論是孝感動天的帝舜,還是親嘗湯藥的劉恆;無論是蘆衣順母的閔子騫,還是埋兒奉母的郭巨;無論是扇枕溫衾的黃香,還是臥冰求鯉的王祥,都是千古傳頌的孝子,祖輩推崇的榜樣。時代進步了,人類文明了,雖然不必捨子奉親、聞雷泣墓那般迂腐守舊,但不遺餘力侍奉雙親的理念卻是亘古不變,源遠流長。
凡是父母需要的,都是我們盡心盡孝的範疇,不分吃穿行用,不論大小巨細。讓父母飢有所食,寒有所衣,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是孝順的應有之義。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外,父母精神上的需求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人愈老愈稀罕人,閤家團聚、兒孫繞膝是每一家老人的期盼。在外奔波疲於生計的我們常常過家門而不入,甚至經年累月難回鄉。無數空巢老人的傷悲,習慣了漂泊的人們難以感同身受。常回家看看,據說要入法,讓老人享受一下天倫之樂竟需法律的威嚴來約束,不能不說這是社會的一種悲哀。無論是身居鬧市的父母,還是躑躅鄉村的雙親,他們翹盼的目光可否灼疼了我們的後背,飄渺的鄉愁可曾扯疼了我們的內心?母親的嘮叨時最讓人煩的。可是,老人的心事更待何人說。與母親促膝把手,做一回耐心的傾聽者吧,讓她奢侈地嘮叨一把。曾經有臍帶相連的身體,難道再也架不起通心的橋樑?幫年邁的父母洗過腳嗎?很難做到嗎?他們的雙手可是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撫養大的。俗話說,百日床前無孝子。當死神前來接他們的時候,那顧盼的眼神流露着渴望,最希望的是兒女能陪在身邊,送一程,會走得心裡安詳,不孤單。說不盡,道不完,孝義無邊。不論孝大孝小,孝多孝少,只要父母體會到你的孝心,哪怕一點點,他們也會知足地笑。
談孝,不能不說說順。順從父母的心意,讓他們願有所成,是孝不可或缺的一個側面。但是所謂的順不是絕對意義上的一味順從,應當辯證地對待。漢代趙岐在《十三經注》中說: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不分是非曲直,不問青紅皂白,一味曲意逢迎,無原則地服從老人的想法,讓父母陷入了不仁不義的境地,實際上是第一位的不孝。老人宗族觀念往往根深蒂固,為了家族利益可能罔顧事實,偏袒家人,混淆是非黑白,觸及法紀底線,你若袖手旁觀,佯裝不見,讓他們滑向違法違紀的深淵,你將罪莫大焉。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其本意是指後代沒有盡到孝敬的責任是最大的不孝,但被後人斷章取義為不生孩子、斷了香火是最大的不孝。生男孩才是傳宗接代的思想在老一輩裡特別是農村老人的腦海裡難以替代。你若迎合這種偏頗僵化的舊觀念,不惜代價偷生超生,不生男孩不罷休,不僅違反了計生國策,拖累了本該幸福的家庭,更無益於人口資源環境的平衡。小而言之,老人不良的飲食、起居習慣極易導致「三高」病症,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父母不講究養生之道,那是不是也需要忤逆一下父母心願,費點心神給予引導糾正呢?順是有原則的,不是一順百順,應當適可而順。
僅僅寬泛地孝順是不夠的。孝有三重境界,取乎其下是衣食無憂,取乎其中是養身暖心,取乎其上是正中下懷。通俗地講,孝敬的最高境界就是滿足父母最迫切的心願,孝到父母的心坎上。美食我所需也,錦衣我所需也,療疾我所需也,陪伴我所需也,但我最需要、最在乎的是什麼?知我者,孝敬的是釋我重負。不知我者,孝敬的是心外之物。
兒行千里母擔憂,你在外遵紀守法,謹言慎行,平安健康,就是對父母最大的慰藉。老人不管你飛得有多高,錢掙得腰有多粗,只關心你心裡累不累,過得安不安。節儉勤勞是農村父母的共同品質,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好不容易掙來的一分錢,恨不得掰開來用。你給父母買回去昂貴的衣服、珍稀的營養品、高檔的家用電器,只會讓他們感到心疼、不安,不捨得穿、不捨得吃、不捨得用,直埋怨你花了冤枉錢。多買些價廉但實用、安全、衛生的東西給父母補養身體、改善家境,未嘗不是一種妥當的選擇,他們接受得會坦然,少了些侷促,多了些幸福。儘管那份不安其實是轉移到了你的心裡,就算是一種替父母的承擔。可憐天下父母心,年齡再大也是父母的孩子,那份掛牽永不變淡。老人最期望的是兒女的小家庭和睦,不希望因為贍養老人、家長裡短等事影響孩子們的幸福和安寧。我想吃了,你們可以不給我送魚肉;我想念了,你們可以不經常來看望;我想聽了,你們可以許久才打次電話。我想開了,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們都好好的,偶爾傳回的不會是讓我心憂的消息。滿足再小的願望,也是你對父母最大的孝敬。
不諱言,只有良好的願望不一定實現你的初衷,盡孝還得講求方式、方法的。你要留心父母表達的期盼是否代表他們的真心。為了兒女不受難為,父母往往會避重就輕,顧左言他。你不可裝糊塗,順水推舟,偷懶耍滑去了。更不可拿父母對孩子的百般理解、萬般寬容和過分疼愛來作自己不盡心行孝的擋箭牌、遮羞布,單純從自己角度、自身利益出發,一己之私,拋盡孝之責。真正有孝心的人會潤物細無聲,默默踐行,既竭盡全力為父母付出,又要委婉巧妙,不因施孝而給父母增加任何心理負擔。孝中最大的不幸是子欲孝而親不待。盡孝需趁早,切莫等父母耄耋之年病臥床榻了,已經沒有福分享受你遲來的關愛,才幡然醒悟,悔之晚矣。
孝順,天經地義。無論怎麼盡孝,父母都會滿心歡喜。孝到父母心坎上,你也會滿心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