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雄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創新及科技局(下稱「創科局」)11月20日正式成立。創科局的成立,可讓政府更專注及有策略地制定一套全面而具體的政策,專注發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並督導政策的執行及監察成果。
創科局雖然在立法會的審議多時,為了不失時機,在爭取成立創科局的同時,行政長官在今年3月委任我為創新及科技顧問,以及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席。我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除了主持諮詢委員會及參與其小組委員會十多次會議外,亦隨同行政長官外訪美國和以色列,也全方位與業界、學界及立法會議員廣泛溝通,收集他們的意見。
創科局的成立,可讓政府更專注及有策略地制定一套全面而具體的政策,專注發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並督導政策的執行及監察成果。我會繼續以創科局局長身份主持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以繼續完成其工作。目前,委員會轄下的3個工作小組正就香港的未來創新及科技發展進行討論,待委員會提出建議後,諮詢委員會會把建議整合給政府考慮及跟進。
香港的創新科技優勢
香港絕對有條件走創科的道路。我們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擁有優良的法律制度,獨立的司法,以及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再加上「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先進的基礎建設、世界級的大學、專家及科研人才,和強大的吸引、聯繫外國一流創新及科研人才的能力,我很有信心能以符合整體香港的長遠利益及具有香港特色的發展模式,推動本港創科產業發展。
香港在創新方面的能力、潛質和發展空間已日益獲得國際先進機構的認同。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本年11月9日宣佈,明年將在香港成立全球首個海外創新中心。瑞典的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也在今年年初宣佈,在香港成立首個海外科研基地,專注生命科技和再生醫療。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與香港城市大學亦不斷擴大合作,並已開辦動物科學博士課程。
國家「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創新。創科局將會支持香港發揮在國家「十三五」規劃倡議下的巨大發展潛力,成為創新和科研領域的超級聯繫人,緊密聯繫本地、內地和全球頂尖的創科研發機構,擴大研發活動的規模和範圍,分擔成本及風險,以開拓更多商機。
創科局的重點工作
創科局成立之後,我們會透過多方面聯繫,凝聚和收集各界的意見,藉着「官產學研」的合作及相關持份者的支持下,更有力地做好統籌工作,專注發展本港的創新與科技。創科局的工作重點包括:(一)更聚焦地推動與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機構的合作機會;(二)創新應用和科技發展是工業升級轉型的動力。我們會把握「再工業化」及物聯網發展帶來的契機,推動智能生產,以及研究發展一些適合以香港為基地的工業,創造優質和多元的就業機會;(三)積極研究和推出措施,鼓勵私營機構、風險投資基金及天使投資者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投資,包括研究政府與私人資金共同投資科技初創企業的可行性;(四)聯同相關決策局、部門,以及公私營界別,參與研究推行智慧城市的措施;(五)利用本港的先進資訊及通訊科技基建,建設香港成為連通的WiFi城市,採納新技術,推動更開放的數據及大數據的應用;(六)研究及推動通過應用創新及科技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例如利用科技服務長者及弱勢社群(包括殘疾人士),以應對人口老化問題及推廣健康老齡化;(七)研究在不違反世貿採購協議大前提下,推動使用本地的創科產品和服務;(八)壯大本港創科人才庫,啟發青年人加入創新創業的行列,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九)為達到上述目標,檢視各創新及科技機構的工作重點和相互的配合。
創出新天地
以上九項工作都是重點,我們會同時推動。我看好香港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和我的團隊會以開放的態度聽取各界的意見。若得到業界及立法會的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定必事半功倍。
如行政長官所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香港在創新及科技方面要急起直追,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會繼續以不怕阻撓,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創新及科技,為香港創出新天地。
(本文摘自2015年12月《紫荊》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