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張溢良表示自己對糧船灣充滿了感情
天后寶誕的慶祝活動在香港屢見不鮮。但是位於西貢糧船灣的天后寶誕,則顯得別致而隆重。在不少人看來,這個位於西貢的離島,平時人流疏落,但是其獨有的風俗民情則成為了香港在地文化與族群融合的突出代表和象徵,也構成了新界文化的亮麗風景線,是一代代客家人和水上人成長的時光本簿。■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時值天后誕辰,今年的糧船灣有喧天的鑼鼓、舞動的麒麟,這一切是祭拜天后時必定會看到的景象。在熱鬧的儀式背後,則是祭拜者對腳下土地的情感和祝福。接受記者訪問的糧船灣人、作為是次天后寶誕慶祝活動負責人之一的張溢良說,拜祭天后娘娘,不僅是祈福保佑出海的人,也是希望香港這片土地更加和諧、美滿和興旺。
歷史悠久的天后廟
天后一詞,在香港並不陌生。《下一站天后》成為了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流行之語。漫步香港各處,天后廟所處可見於街邊或海旁,成為了香港在地神明崇拜的重要組成部分。
糧船灣是位於西貢區的一個離島。在古代,這是收糧集散的地方,由此得名。如今要前往糧船灣,則必須在西貢碼頭搭船,整個航程大約二十分鐘至半個小時。從地理上看,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小島。一方面,它地處海邊,但是其山勢地形足以避風,因而成為了早期香港水上人群體停泊船隻和生活駐足的地方;另一方面,糧船灣有充足的水源,所以早期來到香港的客家人也居住在這片土地上。在身為水上人後代的張溢良看來,這便是糧船灣在歷史上能夠融匯兩個族群於一處的原因。
糧船灣的天后廟,歷史非常之悠久,據張溢良介紹,整個廟有四百餘年的歷史,更曾經在數年之前重新開光。彼時,港府的不少高官亦親臨道賀。他告訴記者,糧船灣祭拜天后娘娘,儀式的規模分為單雙數年份:單數年的規模會小一些,但是雙數年的規模會大一些。他直言,過往,只是搞海運或漁業的人會祭拜天后,但是到了今天,拜天后則成為了一種不分行業的文化活動,且不少年輕人也參與其中。可見,天后崇拜這一傳統習俗漸漸擴大化了。
林立花炮道鄉情
花炮,作為傳統的本地手工藝,如今更類似於是一種神明的所在。在西貢碼頭,記者看到,一個花炮會團體在鑼鼓聲中,將鮮艷的花炮迎上海船,供立在船上,周圍香火鼎盛,駛向糧船灣。不少花炮上都寫着祈福之語,花炮做得越高大,越是能夠顯現出製作者的精湛技藝。在糧船灣,每一個花炮都會從天后廟前經過,擺放在廟的一側,林立壯觀,道出濃濃鄉情,而鑼鼓和舞麒麟是必不可少的伴奏。
記者所見,不少花炮上放着一些裝飾之物。有的是紙質的神明公仔;有的則是祈福一帆風順的帆船;但最有趣的則是掛在花炮上的生薑。張溢良說,生薑會發芽,放在花炮上寓意開枝散葉、後代添丁和子孫滿堂。他還表示,花炮上的生薑往往在祭拜天后活動完結之後,會以拍賣的方式被人買走,買家尋求的也是一個好的彩頭和吉祥之意。
糧船灣的天后寶誕在張溢良看來,的確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點。首先,每年農曆三月十五的打醮活動,參與人士會身着類似於清朝的服飾,這是一種傳統,究竟是何寓意,目前無從稽考。其次,糧船灣的天后寶誕,既要拜山,也要拜海,海山同佑民眾事事如意,這是此處所具備的一大特色。再者,香港的天后寶誕多是在陸地舉辦祭祀活動,而糧船灣的天后寶誕,則會將天后娘娘的神像進行出海之巡,場面盛大隆重,配之以誦經,可謂獨一無二。正是這些因素,讓糧船灣的天后寶誕成為了香港本地傳統習俗與文化的一大看點和特色。
傳統背後的奮進之路
水上人不離水,糧船灣附近的海域曾經是不少水上人居住的地方。張溢良直言,自己對水非常有感情,所以對天后寶誕也非常重視。他對記者說,自己乃是水上人的後代,而在香港的族群歷史中,水上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在上世紀的貧困歲月中,除非是看醫生等重要事項,水上人一般都不能夠輕易上岸。
張溢良毫不避諱:那便是早期的岸上人或多或少有些看不起水上人。他自小在船上長大,十八歲開始上岸工作。他說,和陸地上的客家人不同,水上人沒有族譜、不知自己從何處而來,也沒有祠堂。因為,船,便是水上人的家。而在糧船灣這個地方,張溢良回憶到,早期的水上人與客家人的比例差不多是七比三。
水上人年復一年以打魚為生。張溢良直言,自己早年不甘心重複生命和歲月的輪迴,所以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水上人的傳統生活模式,走向了陸地。但是,他對水的情懷卻沒有絲毫改變。離開了水上人的漁業生活,張溢良開始了與遊艇相關的業務打拚。從遊艇的維修到製造,每一步,都描繪了張溢良與水的情感。如今,再看糧船灣的天后寶誕,他告訴記者,這已經是新界的客家人和水上人共同的習俗,也是族群和諧的象徵;更成為了香港在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張溢良看來,每一個糧船灣人,都對這片土地有感情。而最能夠體現這一感情的,便是天后寶誕。他說,天后寶誕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是義工。這便是奮進的故事。而糧船灣的未來,張溢良也覺得大有前途。據悉,這裡已經是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張溢良希望未來在改善交通的前提下,能夠有NGO團體舉辦一系列的導賞活動,讓更多區外的人能夠認識糧船灣、認識香港水上人曾經歷的艱辛歲月。而天后寶誕,則是張溢良眼中非常值得開發的旅遊資源。因此,這一傳統民俗,凝聚的也是鄉親們內心深處的記憶、情懷與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