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
有關靈犀的一句詩,自然是李商隱的《無題》最有名:「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不過,唐朝的韓偓在《八月六日作四首》的第四首也說過:「 威鳳鬼應遮矢射,靈犀天與隔埃塵。」宋代的歐陽修在通過對梅堯臣的坎坷仕途的敘述來抒寫他對詩的美學看法的文章《再和聖俞見答》中也說:「如其所得自勤苦,何憚入海求靈犀。」而元朝鄭光祖在《倩女離魂》的劇作中亦曾說:「沒揣的靈犀一點潛相引,便一似生箇身外身。」
這些詩、文和戲劇裡的靈犀,到底是什麼?一說是犀牛角,因為傳說犀牛角有鎮妖、解毒和分水等靈異作用,所以稱為靈犀。我有位朋友,他的朋友因為得了癌症,託他打聽在中國內地還可不可以買到犀牛角,他便來問我,並說,他的朋友認為犀牛角有治癌的功效。不過,我無法得知何處可買,只知道獵犀牛是違法的。最後更不知道他朋友有沒有復元。如果真的是服用了犀牛角能治好癌症,那真的是靈犀了。
第二種說法,是犀牛角中央有個空空的洞,是貫通上下的;也有說犀牛是靈異的動物,角內有白紋,從一端通向頭腦,感應特別靈敏,所以稱為靈犀。
李商隱借用的,就是這靈犀的靈敏感應,而寫下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詩句,自此便被借用為兩個相愛的人,心意相通的意思。這當然是愛情的最高境界了,不用言語就彼此了解對方心意。
但以我經驗得知,這心意相通通常都是雙方想着同一事情時才有的感應。我曾接過我太太的電話,而接之前正在撥她的電話。為什麼會幾乎同時撥打對方電話?因為心中想着同一件事怎麼解決才好。不單是夫妻會這樣,朋友亦會這樣。我曾對朋友說,朋友也曾對我說,正在撥打對方的電話,就接到對方來電了,還不忘加上一句:真是心意相通。
所以,所謂心有靈犀,必然是思量着同一事情,有待雙方解決才產生的感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