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日本小說家吉田修一在散文上說,參觀美術館的人除了少數為作品傾倒的崇拜者之外,還有以下兩種人:其一是看過那些作品,不覺得怎麼了不起,甩了一句評語;「這些作品,我也畫得出來啦!」另外一種則回程時在車上盤算過之後深悔有此一行。這三種參觀者,不論任何地方任何國籍的人都有。
就說藝術氣氛濃厚的巴黎吧。別以為羅浮宮的訪客,全是藝術愛好者,當然,對藝術沒感覺的遊客,似乎都往名牌服飾手袋的商店去了,怎會長途跋涉來羅浮宮,但是那些名牌「粉絲黨」,到底還知道藝術畢竟是最高品味的象徵,抱着看價值連城的名畫和看億萬珠寶一樣心情,滿足到視覺的偷窺慾,已經值回商務機票來回收穫,為了最高品味的藝術身價象徵,怎麼不會抽出寶貴時間,逛一逛這個藝術聖地,以便日後話題談到巴黎,光是人家為他目睹過蒙娜麗莎芳容而流露艷羨的目光,便足以談論半輩子,開心半輩子。
事實紅透羅浮宮的女主角,當真不過是七十七乘五十三厘米大小的蒙娜麗莎。羅浮宮中沒有另外一幅名畫,像麗莎那麼吸引過進場人士的注意,尤其是當旅遊團體出現時,羅浮宮連同達芬奇及其他名家作品在內,全都成為陪站的二等角色;只有蒙娜麗莎那幅畫像,才給遊客蜂擁到水洩不通,情況瘋狂到一如影視粉絲親近他們的偶像,只是激情不到幾分鐘,過後便看到無數表現失望的臉孔,隨即聽到不少吟吟沉沉的評語:「美在哪裡呀?」「她的微笑有什麼神秘呀!」「我女兒畫的美女還比她好看!」之類怪話;一聲不響的,有「不枉此行」的滿足感,也有掛着「不外如是」的落寞表情,達芬奇與其他畫家有知,豈不為之苦笑!只有單獨遠離群體尋找自己心儀作品真正的藝術愛好者,才是那些作品畫家真正的知己,可是這始終是任何美術展覽場中的少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