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畢凡 中國社科院 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6月1日我在北京《環球時報》上,發表一篇題為《新加坡均勢戰略選錯了目標》的評論。中心意思是,美國實行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新加坡不僅支持而且還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6月8日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先生撰文《新加坡堅屬中美共同朋友圈》,加以反駁。我本人作為一個曾在新加坡度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的歸僑,巴不得能相信羅大使所言屬實。但是,作為一名學者卻必須依據事實,作出客觀的分析與判斷。
眾所周知,李光耀健在的時候一直是新加坡的實際掌舵人。我們可以先看看奧巴馬總統在有關問題上是如何評價李光耀的。2015年3月23日奧巴馬在書面悼念李光耀中說:「我2009年訪問新加坡時在與他展開的討論中,他的智慧令我讚賞,它對幫助我構建亞太再平衡政策具有巨大的重要性(見白宮新聞秘書辦發文,美國時間3月22日)」。雙方談話的詳細內容,美新官方均未披露。但眾所周知,在此之前和之後,李光耀曾在不同場合的多次講話中,敦促美國必須在亞洲投入更大的力量以制衡中國的迅速崛起。有關講話內容,許多國家的媒體都曾有報道。但在側重面與具體行文上則略有差別。我在下文的引語基本上都來自美國MIT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大師論中美與世界》一書中所附的2011年訪談錄。美國《大西洋月刊》2013年3月號也有較詳細摘要。我以為這種第一人稱的訪談錄應該是比較可信的。
李光耀認為,「美國無法制止中國的崛起」,「中國將可能在20到30年內挑戰美國的地位。美國到頭來不得不與中國分享它的超群地位」。「中國的潛力遠超美國和日本加在一起的份量」。李光耀還強調,「不要以為中國只不過是另一個大玩家(player)。這可是一個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玩家。」「中國體量之大,使得亞洲其餘部分包括日本和印度,在20到30年內都無法對付它。所以我們需要美國來平衡。問題在於美國是否能在太平洋保持它在安全與經濟方面的關鍵作用」。
然而,李光耀也指出「中美之間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未必會導致(軍事)衝突」。李光耀還告誡美國:「必須在接觸還是孤立中國,這一根本性問題上作出選擇,不能兩者並用。」平衡但不是孤立中國,這是李光耀的基本看法。但應該說李光耀的論述顯然存在一個矛盾:既然主張由美國牽頭動員亞太除中國外的各國都來應對中國的崛起,這不是孤立中國又是什麼呢?
在美國公然在軍事上炫耀武力,威脅與圍堵中國並且日益高調介入南海爭端的大背景下,我們自然難以理解新加坡為何要接納美國瀕海戰鬥艦進駐,並且關注新美之間是否會有矛頭主要指向中國的進一步軍事合作。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對外貿的依賴度遠大於美國。中國龐大的貨運船隊要通過南海尤其是馬六甲海峽。所以當我們說中國是最關心保持南海的航行自由時,這絕對是大實話。請設身處地想一想,面對美國部署在海峽口對中國虎視眈眈的瀕海戰鬥艦,中國能不感到威脅嗎?
新加坡雖然只是一個城市小國,但它在國際關係中的能量與作用遠遠超過了其國家規模。新加坡的確曾為海峽兩岸的和解架設過橋樑。我們真誠希望在中美關係方面,新加坡也能發揮類似的正能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