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達證券(香港)市場策略研究部高級經理何天仲
隨着網購興起,內地快遞行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十年,其中民營快遞發展尤為迅猛,更是重塑了內地物流行業的格局。在經歷前期的快速發展及價格戰等階段之後,現階段各大民營快遞公司亟需補充資本繼續搶佔市場,紛紛啟動上市融資計劃,行業競爭仍非常激烈。快遞行業保持高增長的同時,亦開始呈現出對電商依賴程度降低等新現象,快遞業發展或有更大想像空間,值得留意。
受惠淘寶等電商銷售的高速增長,內地快遞業務量近年來保持強勁增長。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5年全年內地快遞業務收入2,76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5.4%;快遞業務量完成206.7億件,同比增長48%,佔郵政行業比重增加4.7個百分點至68.6%。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714.6億元,同比增長43.4%;業務量累計完成132.5億件,同比增長56.7%,佔郵政行業比重進一步提升至約69.3%,保持強勁增長走勢。
中西部地成增長動力
雖然快遞業非常依賴電商發展,但隨着快遞業整體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及物流價格下降,居民日常生活中對快遞的需求開始得到釋放。今年上半年,內地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速下滑至27.7%,但同期快遞業務總量增速卻依然強勁,快遞件數同比增長56.7%,與網上零售增速出現背馳,表明內地快遞業的增長已不再簡單受限於網上零售業的增長。
借鑑其他成熟市場,內地快遞行業的增長空間仍相當吸引。2015年美國年人均快遞量達到近40件,對比內地年人均快遞量僅約15件,差距明顯。此外,內地年人均快遞量也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總體上呈現東部地區及電商集中城市人均快遞量高,中西部地區人均快遞量低的狀況。其中,一線城市人均快遞量已經達美國人均快遞量近兩倍,但中部、西部地區年人均快遞量僅分別為5.36件、3.80件,未來中西部地區有望成為快遞行業主要的增長動力。
當前,內地民營快遞發展模式主要有「三通一達」(即申通、中通、圓通及韻達快遞)的加盟式及順豐速運的直營式兩種。其實加盟式由於資產壓力小,成本更低,價格更具優勢,但服務質量難保證;直營式全管道自營,成本高,價格也偏高,但服務質量更有保證,兩種模式互有長短。
筆者相信,隨着「三通一達」及順豐等快遞巨頭先後上市,行業或會繼續洗牌,行業集中度或會提升,「馬太效應」將繼續顯現。快遞企業實力得到提升,也可促進內地物流行業的發展,以及帶動物流採選、配送、管理等相關設備的需求增長,為相關產業鏈帶來機會,值得關注。■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