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胡文洲
繼上周二澳大利亞央行將利率降至歷史新低之後,英國央行上周四亦跟進。英國央行上周四宣佈七年來首次降息,將主要利率從0.5%下調至0.25%的歷史最低位。同時,英國央行宣佈資產購買規模增加600億英鎊至4,350億英鎊,超出市場預期。另外,英國央行還將實施高達100億英鎊的公司債購買計劃,用以進一步壓低公司融資成本,刺激商業投資。
8月,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成員以全票通過降息決議,而7月會議則僅有一人支持降息,顯示英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由此前的觀望態度轉向加碼寬鬆,同時暗含對英國脫歐後未來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試圖通過寬鬆貨幣加碼應對經濟下行風險。英國央行將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3%下調至0.8%(下調幅度創1992年該行開始公佈經濟增長預期以來最大),2018年經濟增長預期從2.3%下調至1.8%。
7月以來,脫歐公投對英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開始逐漸顯現。英國Markit金融顧問公司資料顯示,7月製造業PMI由6月的52.4急降至48.2,創2013年2月以來新低。7月服務業PMI由6月的52.3大幅萎縮至47.4,創2009年3月來的最低水準及單月最大降幅。
英經濟負面影響漸顯現
與此同時,英國工業聯盟資料顯示,7月英國零售銷售創四年來最大跌幅,8月份銷售預期將進一步下跌,零售業者減少對供應商下單的幅度亦創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值。英國經濟正面臨着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壓力。
上周澳大利亞和英國央行先後宣佈降息,此前韓國和俄羅斯央行也先後在6月份降息。筆者認為,全球新一輪寬鬆周期可能已經開啟了,今後更多國家或將和德國、日本以及瑞士等國一樣走入負利率時代。歐洲方面,英國脫歐公投、歐洲銀行業的潛在危機以及歐洲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給歐元區經濟蒙上陰影,歐洲央行或推出更多刺激措施。日本方面,雖然日本央行7月議息會議的寬鬆規模小於市場預期,但日本央行進一步寬鬆政策的大門仍然依舊敞開,日本央行亦表示將在9月議息會議上全面評估量化及質化寬鬆政策(QQE)。
美國方面,7月非農資料超預期,但勞動參與率仍徘徊在低位,平均每小時工資增速仍不強勁。目前美國經濟復甦基礎並不穩固,部分經濟指標波動較大,國際油價低迷的狀況下通脹難以抬頭,再加上11月份美國舉行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基調仍將以穩健為主,美聯儲今年12月前加息的可能性較小。中國方面,經濟短期內仍將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料將維持相對寬鬆。目前,國內市場流動性充裕,無風險利率持續下降,資產配置荒成為常態,避險資產的價格大幅上升,AAA級公司債與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利差縮窄。財政部8月3日招標發行的10年期國債中標利率僅為2.74%,創2002年以來最低水準。
港股估值低 中長期趨好
筆者認為,在如此長時間的高度寬鬆的全球流動性環境下,而且從泡沫持續的時間和規模來講都很可能超過以往經歷的任何一次,資產泡沫的產生幾乎不可避免。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是,充裕流動性會流向哪裡?目前,美元、黃金、全球頂級大都市房產、發達國家國債等傳統避險資產的價格已被推升至非常高的位置,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部分相對安全的低風險權益類資產。筆者認為,在聯繫匯率制度和穩健的金融市場監管制度下,香港金融市場運行穩定,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香港股票市場有望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方向,港股中長期趨勢向好。■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