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國際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員葉旨崢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香港時間今晚會於全球央行年度經濟座談會(Jackson Hole Economic Symposium)發表萬眾期待的演講,從今年座談會主題「為未來設計具適應力的財政政策架構」(Designing Resilient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 for the Future),便可知道央行行長們正在想如何在「零息時代」有「新武器」應對將來未見的風險。
政策影響力逐漸降低
當央行對資產市場及實體經濟的邊際影響日漸減退,央行還有什麼「新武器」達至政策目標?昨日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員Greg Ip分析,長期低息及低增長環境已經令各地央行政策影響力逐漸降低,因此它們急需尋找新的方案,以令其政策在以後仍能左右大局。
Greg Ip提出三個可能路向:分別為維持現有政策同時接受低增長現實;再度開啟印鈔機,即是以「直升機派錢」等更激進措施刺激經濟;或提高通脹目標令自然利率(natural interest rate)上升,從而刺激經濟。
Greg Ip之分析仍待時間驗證,但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現時可行之路越來越窄確是事實。英國、歐盟及日本在重重刺激下,經濟增長依然步履蹣跚。美國經濟雖然繼續溫和復甦,但是否足以支持聯儲局馬上加息仍是未知之數。
說回資產市場,美股最近一個月市況淡靜,標普指數在8月起無論成交及波動皆為新低,指數不但沒有一天有超過1%的變幅,而且反映投資者預測未來指數波動的VIX指數在最近一個月變動輕微。若我們參考以企業10年平均盈利計算的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標普指數現時的Shiller P/E約為27倍,為金融海嘯後最高水平。
另外,美債殖息曲線由年初至今越趨平坦,代表短期國債殖息率上升而遠期下降,加上利率期貨反映市場預期12月加息機會已逾一半,凡此種種正在反映投資者熱切等待聯儲局進一步行動,因此一齊暫時按兵不動。美股是否高處不勝寒?反正已有外資大行報告指美股面臨莫大風險。■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