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論低息環境下的投資出路

2016-08-19

康宏投資研究部環球市場高級分析員葉澤恒

環顧全球經濟表現疲弱,但全球股市及債市卻持續出現不正常狀況。美國今年首兩季經濟增長差於預期,英國又公投「脫歐」,但似乎未有真正影響到環球股市,特別是歐美股市表現。究竟是百毒不侵,還是因為時間因素,環球股市未到時候出現調整呢?

美復甦之路較預期難走

美國上周五公佈的零售銷售數據,確實教市場失望。7月零售銷售結果是零增長,遠較市場預期增加0.4%為差。如果是汽車銷售及汽油銷售表現疲弱,仍可以解釋是受到折扣銷售等因素影響,但即使扣除了汽車及汽油銷售,零售銷售仍下跌0.1%,較市場預期增長0.3%為差。那就說明即使7月的就業數據較市場預期理想,但似乎未能對零售銷售帶來刺激作用。7月加油站銷售額下跌2.7%,是2月以來最大跌幅。至於體育用品經銷商、百貨商場、餐廳以及服裝店的銷售,同樣不及市場預期。唯一表現較理想的是電單車銷售上升1.1%,是4月以來最大升幅。

與此同時,生產物價指數的表現亦不及市場預期。7月生產物價指數按月下跌0.4%,市場原先預期上升0.1%。至於不含食品及能源的數據更按月下跌0.3%,市場原先預期升0.2%。上游商品價格似乎受到下游銷售店表現較遜色所影響,令生產物價下跌。若經濟表現疲弱,將會影響到美聯儲今年的加息部署。今年以來,美聯儲已多次受到經濟數據影響,不斷延後加息時間。難怪,紐約聯儲銀行行長杜德利早前的講話,似乎預示大家不要寄望美聯儲需要急於加息。

資產派息率成吸資指標

歐美日以至英國央行,已先後把量寬的額度上調;澳紐央行以及其他二線國家的央行,亦已經先後減息,但對刺激經濟的作用,卻一次不及一次。傳統投資者除了一直追求企業有穩定的收入及盈利增長外,股息亦是一個考慮因素。不過在目前經濟及貨幣政策環境下,投資者可以追求到有穩定收入及盈利增長的企業卻買少見少,故息率已經成為投資者追求的另一重要指標。

除了股票上的息率外,債券市場亦已成為投資者追求回報的地方。在企業債及主權債上,可以留意投資級別及高收益類別的債券。現在經濟環境欠理想,不少投資者的心態已經作出轉變,相信國家主權債有增無減。由於不少大國的主權債已跌入負息率,故新興市場主權債似乎已成為投資者追求回報的地方。當然,並非每個新興國家皆可受惠,既受到當地經濟因素影響,亦受到政治問題困擾。一些與歐美國家關係較密切的新興市場,例如印度,可以較受惠於資金流入。

英企債料受惠量寬加碼

英倫銀行於本月初的會議上,宣佈購買100億英鎊的企業債,可以說是對英國企業債券市場帶來較正面的訊息。但是,符合英倫銀行買債條件的英國企業債券金額只有1,500億英鎊,是歐洲央行購買企業債券規模的四分之一,故未來將會有機會進一步推低英國企業發債的融資成本,對刺激英國企業進行投資可以有正面作用。■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