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胡文洲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G20)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浙江杭州舉行。 央行副行長易綱在近期舉行的G20杭州峰會媒體簡報會上表示,推動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完善國際金融架構、推動金融部門改革、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是本次峰會的四大議題。
在完善國際金融架構議題方面,中國將與G20各方圍繞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擴大特別提款權(SDR)使用範圍、加強全球金融安全、完善主權債務重組機制、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和改善資本流動監測和應對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
筆者認為,中國將擴大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列入本次G20峰會議程,是為了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增強其應對危機的能力。同時,擴大SDR的使用也將有助於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步伐。 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元,其目的是為了補充國際儲備資產的不足。20世紀60年代的美元危機暴露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重大缺陷,以一國貨幣為支柱的國際貨幣體系是不可能保持長期穩定的。
2015年11月,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該決定將於2016年10月1日起生效。IMF每隔五年對SDR進行一次評估。此次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後,SDR貨幣籃子相應擴大至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圓、英鎊五種貨幣。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位居第三位,超過了日圓和英鎊權重。截至2016年3月,特別提款權總額達到2,850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的2.6%左右。
人幣加入助完善國際貨幣體系
筆者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意味着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和接受,從而躋身美元、歐元、日圓和英鎊等公認的國際儲備貨幣的行列。同時,人民幣加入SDR有助於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
SDR貨幣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不僅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而且將降低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融資成本。作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一部分,擴大SDR使用有助於緩減單一貨幣的內在風險,從而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以及應對危機的能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國際社會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愈來愈高。2016年以來,英國脫歐公投和歐洲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更是加劇了全球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風險,中國應利用舉辦G20杭州峰會契機,與G20各方在本次峰會上討論擴大SDR的作用問題。中國積極宣導擴大SDR使用範圍,將有助於改善當前SDR 規模相對較小且流動性較差等問題,推動儲備管理機構參照SDR籃子進行資產配置,增加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的需求,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戰略意義。
2016年8月13日,世界銀行獲准在中國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特別提款權(SDR)計價債券,總規模為20億元SDR,結算貨幣為人民幣。這是時隔30多年後首次公開發行SDR債券,也是世行首次在中國發行SDR債券,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步伐正在穩步推進,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對擴大SDR使用範圍、豐富SDR金融工具的努力嘗試。
筆者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化地位應與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度相匹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料顯示,過去五年間中國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35%。
從中長期來看,SDR貨幣籃子中的第三大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望進一步提升。隨着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未來人民幣國際使用將在跨境貿易、投融資和資產負債管理等方面為我國各類市場主體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機遇。
一籃子改革利增國際話語權
筆者認為,利率市場化,「滬港通」試點和「深港通」放行,人民幣加入SDR,資本項目可兌換,這一籃子改革的目標是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進而提升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話語權。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人民幣國際地位的穩步提高將有助於提升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從而改善中國上市公司股票估值。■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