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國際證券市場拓展部聯席董事周嘉儀(前無綫電視新聞主播)
美國會在香港時間今晚公佈就業數據,市場預期非農就業人數會增加18萬份而失業率會維持在4.8%。金融市場對這次就業數據引頸以待,皆因此數據對美國會否在9月加息有重要指導作用。
多位聯儲局官員相繼在過去一周發表鷹派言論,令市場對加息預期馬上升溫,現時市場預期9月加息機率已經升至40%左右。聯儲局官員一再強調加息與否取決於經濟數據,而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就業情況,那美國的勞工市場是否已經在金融海嘯後完全復甦?
受惠服務及建築業強勁需求
現時美國就業人口超過一億四千萬人(白線),較金融海嘯後低位增加超過一百萬人。若我們分析2009年後每月非農人數變動(紅色棒形圖),便會發現雖然數字時有高低,但增長的趨勢卻是相當明顯,亦因此令失業率(綠線)創多年新低,而當中主要受惠於服務業及建築業的強勁需求。
但值得注意是勞動力參與率(黃線)在2007年是66%、2012年是64%,但最近已下跌至約63%。此數據不但年年下跌,而且更創1977年以來最低水平。所謂勞動力參與率是指所有就業及尋求工作的人佔16歲以上人口的比率。簡而言之,這數據就是反映有多少人正在工作或願意尋找工作,還是他們會自願或非自願作其他選擇,例如進修、留在家帶孩子或退休等。
關注勞動力參與率年年跌
勞動力參與率下跌的原因複雜,其中最明顯是美國人口老化,更多「戰後嬰兒潮」的人將成為「銀髮族」繼而步向退休。
人口老化的問題不但關係到短期勞動力參與率的變化,更直接影響美國長遠競爭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工資上升,令更多人希望回到學園增值自己,從而增加競爭力,在以後才重回勞動市場。
亦有人提出另一原因,就是豐厚的社會福利令更多美國人不想工作,當然這是另一個繁複的社會議題;最後亦令不少人真正憂慮的是到底有多少人因為經濟差或其他原因以至不再尋找工作?他們是自願留在家照顧家人、還是對就業市場氣餒而不再尋找工作?
美國就業數據反映經濟復甦是否穩固,而其中不斷下跌的勞動力參與率更是需要特別關注,因為這不但影響聯儲局的加息決定,更是加息後會否拖垮經濟的大問題。■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