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西圃公

2016-10-01

■ 盧一心

我所居住的山區,也就是生我養我的故鄉土地上,生長茪@種果樹,這種果樹生育能力很強,就像自然之母特意賜給家鄉人民並通過家鄉人民勤勞與智慧之手培植出來一樣,每年這種果樹都會結滿許許多多的果子,然後銷往世界各地,因此獲得普遍的喜愛和讚揚。正因為如此,它已經成了家鄉人民的黃金果,並成了發達致富的金鑰匙。如今,這種果樹在家鄉土地上漫山遍野瘋長,希望的曙光也就因此年復一年出現。每當收穫的季節來臨時,家鄉人民的喜悅總是掛滿枝頭,而閃動在樹枝上金燦燦的不只是陽光,更多的是家鄉人民對土地對自然界的感恩和對來年的希冀。當然,讓我感動的遠不只是這些,腳底下這塊土地創造出來的神奇與奇蹟也遠不止這些,更多聯想和想像還在後頭。

早在多年前我就開始好奇,家鄉的土地上竟有一種特殊的風俗與習慣,並充滿詩情畫意:只見每年開春的季節,也就是果樹又開始發育的季節,家鄉人民就會紛紛提茪@個紅籃子,裡面裝蚇}果和紙錢還有香火,上山去拜果樹。她們會在自己的果園裡找到一株最老的又生長得最茂盛,每年收穫果子又最多的果樹,然後將裡面的祭品拿出來放在樹頭,接荋N開始燒香,口中默默祈禱來年再獲大豐收並賣出好價錢。有的人還會在那株果樹下設一個簡易的小廟,類似於土地神廟一樣,裡面供奉茪@尊神。其實那並不是一尊神,而是該果樹的先祖--西圃公。當然,也有會拜自己果園裡的土地神,表情同樣虔誠並充滿期待。

這幕情景不但讓我深感震撼,還感到另一種力量的存在,其實歷史早已經證明,當一種果子上升為某種信仰時,其力量和震撼力是無處不在且冷不及防的。然而,當眼前的一切已經被完全展現出來時,人們不得不相信,一個地方的民俗習慣也會隨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而加入新的註解和思考乃至闡釋,而這或許正是民間信仰與時俱進的體現方式。從地理位置來看,平和地處閩粵交界之處,是一個偏僻的山區縣,又處於農業社會向商業社會的轉型階段,因此,農業是其信仰的主要根源和變化依據,從而生產出一種足以上升為信仰的果子也就自然而然。實踐證明,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平和人民通過自己的勤勞和努力確實已經讓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而其大變化的依據就是來自以上所說的那種果子,那種果子的註冊名稱就叫:平和琯溪蜜柚。該產品已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而福建省平和縣也因此被外界稱為「世界柚鄉,中國柚都」,美名傳遍天下。

然而,有關西圃公的史料記載並不多,其實這也難怪,在當時,西圃公只不過是一個十分普通的鄉下農民而已,歷史是不會記載這種小人物的。我是從李氏家族後人口中和族譜裡聽到和看到以下記載的:李公西圃,名如化,字可平,生於嘉靖七年,係侯山李氏一世祖居士公的第十八代孫,其平時喜歡種植和培育各種各樣的花卉和果樹,只要能培植的他都會千方百計把它種下來,再進行試驗。平和琯溪蜜柚就是在這種很偶然的背景下被他培植出來的。他也就這樣成了培育琯溪蜜柚的第一個成功者。如今,平和縣已專為西圃公建立了紀念館。

西圃公是當地第一個懂得用分植技術種植柚子樹的人。這種柚子也就是這樣被後人傳下來。不過,也經歷過多災多難幾次瀕臨滅絕,所幸每次都能夠絕處逢生,從而創造出今天的奇跡,這是沒有料到的。自然界真是奇妙。清代學者施鴻葆在《閩雜記》一書說,「品閩中諸果,荔枝為美人,福桔為名士,若平和拋則俠客也。」此中的「平和拋」即是現在的平和琯溪蜜柚。我國已故園藝學科奠基人、著名果樹園藝學家吳耕民教授曾這樣解釋:平和琯溪蜜柚「果大皮薄,瓤肉無籽,色白如玉,多汁柔軟,入口融化,不留殘渣,清甜微酸,味極永雋,可列為柚類之冠」。此言不虛,而真正品得其中三味者,我認為應該是廣大的消費者。唯有他們最有發言權。當然,時間也已經做出了最好的證明。而我獨驚異於大自然的偉大和奧妙無窮。

誰能想到一棵果樹就能創造一個地方的奇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