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文言精讀:自相矛盾 原指以勢治天下

2016-10-05

「自相矛盾」是耳熟能詳的成語,用來形容言語或處事互相牴觸。可其原意本不在於泛指世間不能並存之事,而是用來特指「賢」與「勢」兩者之不相容。此成語源自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思想,原典見於《韓非子.難勢》︰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為名不可兩立也。夫賢之為勢不可禁,而勢之為道也無不禁,以不可禁之勢,此矛盾之說也;夫賢勢之不相容亦明矣。

韓非子認為,以「賢」治天下與以「勢」治天下兩者不可並存,猶如「矛」與「盾」兩者不可同時稱美。賢人不受約束與勢治沒什麼不可約束原則上是矛盾的,故兩者不能同時並存。韓非子主張明君以勢治世,無可避免要放棄賢治思想。

譯文

有一位楚國人同時賣盾又賣矛,稱讚自己的盾說:「看我的盾多堅固,無論什麼東西,也不能刺穿它。」後又稱讚自己的矛說:「看我的矛多鋒利,不管什麼東西,它都能刺破。」有人問他:「那麼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個人無法回答。因為不能被刺穿的盾和沒有東西刺不穿的矛,於道理上是不能同時並存的。

按照賢治原則,賢人是不受約束的;按照勢治原則,是沒有什麼不能約束的。不受約束的賢治和沒有什麼不能約束的勢治構成矛盾。賢治和勢治不能相容也就清楚了。

模擬試題

一、試解釋以下文句中加底線的字。 (6分)

1. 吾盾之堅,莫能陷也。

2. 不可同世而立。

3. 夫賢之為勢不可禁。

4. 夫賢勢之不相容亦明矣。

二、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6分)

1.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2. 「夫賢勢之不相容亦明矣。」

參考答案

一、1. 刺穿 2. 並存 3. 約束 4. 清楚

二、1. 「看我的矛多鋒利,不管什麼東西,它都能刺破。」

2. 「賢治和勢治不能相容也就清楚了。」

■謝旭

作者簡介: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PROLOGUE 集團教育總監、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