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而第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①,不亦說②乎?有朋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⑤乎?」
《為政第二》
子曰:「溫故而知新⑥,可以為師矣。」
《為政第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⑦,思而不學則殆⑧。」
《為政第二》
子曰:「由⑨!誨女知之乎⑩!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述而第七》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11,敏以求之者也12。」
《子罕第九》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13夫!不舍晝夜14。」
註釋
① 學而時習之:時,時時、適時,或指每隔相當時間。習,實習、複習。
② 說:同悅,愉快。
③ 朋:朋友。
④ 慍:怒。慍,音蘊。
⑤ 君子:此處作形容詞用,指有道德、有修養。
⑥ 溫故而知新:故,已學的知識。新,新知識、新啟悟。
⑦ 罔:同惘,迷惑。罔,音網。
⑧ 殆:危險,一說疑惑。殆,音代或怠。
⑨ 由:孔子的學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⑩ 誨女知之乎:誨,教導。女,同汝,你。知之,知之之道。
11 好古:好,喜好、感興趣。古,古代的事物和經驗。
12 敏以求之者也:敏,敏捷,亦可解作勉力。敏捷或勉力地去追求知識,此指孔子「不知即學」的勤奮態度。
13 斯:此,指物、指事、指人均可。此處指河水。
14 不舍晝夜:舍,停、止。河水晝夜不停地流,暗喻時光日夜流逝。
書籍簡介︰精選中國歷代文學約六十課,上自先秦,下迄晚清,皆為古典文學寶庫中的不朽偉作。所收錄的各體文章都依時代排列,並按程度深淺,分為初、中、高三冊。每篇均按正文、作者、題解及註釋四類編寫,讀者在理解古文的要旨之餘,又能領略名篇的時代背景及文學地位。■資料提供︰商務印書局
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