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敘利亞停火難產 美國難辭其咎

2016-10-07

張敬偉

脆弱的敘利亞和平再次被炮火擊碎。是誰破壞了敘利亞和平,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各執一詞,介入敘利亞內戰的美國和俄羅斯也互相指責。撕毀和平協議的責任成了羅生門,敘利亞和平依然遙遙無期。

在不久前的聯合國專門會議上,美國甚至對俄羅斯扣上了「戰爭罪」的大帽子,稱西方世界支持美國的立場。最新消息是,美國單方面停止和俄羅斯關於敘利亞和平的談判,兩國聯合打擊恐怖主義的行動也被擱置。這意味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和海灣盟友,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爭奪戰將變得更為激烈。失序的敘利亞亂局,讓國際社會備感憂慮。撕破臉的美俄兩強,他們除了繼續支持敘利亞各方進行更為殘酷的內戰,也不排除雙方在敘利亞發生直接衝突的可能。

美對俄強硬後勁不繼

對美國而言,奧巴馬的中東回撤戰略,不僅備受共和黨指責,也受到歐洲和海灣盟友恥笑。在敘利亞問題上,美俄博弈,俄羅斯佔盡優勢。如果美國不能扭轉頹勢,美國在中東的幾十年的戰略佈局,或功虧一簣。在敘利亞問題上,奧巴馬只有表示出強勢,才能安撫中東遜尼派盟友。敘利亞的戰與和,奧巴馬要和普京「掰手腕」了。

奧巴馬在白宮的日子已經不多,他揮向普京和巴沙爾的拳頭,也沒有後勁。五年多的敘利亞危機,美國、歐洲和海灣遜尼派國家一直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但是並未傷及巴沙爾政府的根本。五年多的敘利亞內戰表明,美國對輸送武器給敘利亞反對派方面,也心懷忌憚。畢竟,敘利亞反對派包括了許多派別,這些派別各懷目的,搞不好美國會養虎遺患。至於和俄羅斯直接「擦槍走火」,從奧巴馬兩個任期的表現看,更不可能。奧巴馬任期之末,在敘利亞發動美俄「新冷戰」代價太大。否則,美俄在烏克蘭、在遠東地區,會形成危險的地緣政治連鎖反應。

所以,美國在敘利亞立場上的對俄強硬,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美國所能做的,就是繼續加大對巴沙爾政府的文攻武嚇,利用敘利亞反對派和巴沙爾政權進行持久的內戰。從此邏輯而言,美國不僅是敘利亞內戰的元兇,也是敘利亞難以實現國內和平的罪魁。

敘利亞內戰源起美國支持的「阿拉伯之春」。在「阿拉伯之春」之前,敘利亞政局穩定,在伊斯蘭世界中世俗力量佔優。由於敘利亞是什葉派主導的國家,和伊朗形成了什葉派聯盟。加之兩國和俄羅斯密切的關係,美國將敘利亞視為中東地區的大敵,也是「阿拉伯之春」重點「關照」的國家。美國、歐洲和遜尼派海灣國家,形成了利用「阿拉伯之春」推翻巴沙爾政權的同盟。由於敘利亞反對派的一盤散沙和不爭氣,他們的街頭運動並未對巴沙爾政權構成威脅,這才激起敘利亞反對派的武裝奪取政權,引發敘利亞內戰。

美國成「伊斯蘭國」生存元兇

敘利亞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利比亞,如果沒有美國及其盟友對反對派的支持,敘利亞內戰也許早就結束了,IS(「伊斯蘭國」)也不可能佔據敘利亞部分地區,成為向全世界輸出恐怖主義的據點。因而,美國不僅是敘利亞內戰的製造者,也是導致IS(伊斯蘭國)滋擾全球的元兇。

美國繼續支持敘利亞反對派,而且一定要推翻巴沙爾政府,俄羅斯也會繼續支持敘利亞。如此,不僅敘利亞和平無期,而且還會引發更多的難民潮湧向歐洲。目前,敘利亞內戰已經導致近50萬人死亡,400多萬難民出逃。

敘利亞內戰不僅關涉敘利亞朝野和民眾利益,也涉及到歐洲的安全與穩定。美國還不收手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