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豆棚閒話:「南京蟲」與影響力

2016-11-19

■ 龔敏迪

日語中「南京蟲」是臭蟲的意思,它又指稱一種現在已經成為古董的女式手錶,現在,上了年紀的日本人應該還有人記得。日本鐘錶業有不少行話,稱它為「南京蟲」,雖有其形狀與臭蟲有點相似的說法,但應該也是舶來品之意。很長一段時間中,日本人有將從中國輸入的物品冠以「南京」二字,於是就容易擴展到了所有舶來品,不管是來自中國還是歐洲。臭蟲據說也是隨其他商品輸入日本的,所以有鐘錶業的行內人士還透露說,因為舶來品關稅特別高,所以有些人將它們分解成零件,混入其他物品中走私入關後再組裝出售,賺取了高額利潤,這種走私與臭蟲輸入日本的隱秘性有相似之處,只不過一個是有意,一個是無意的。

日本的權威性辭書《廣辭苑》解釋說,從中國乃至東南亞方面渡來之物,珍奇、小巧的可愛之物,都曾被冠以「南京」,另外,「南京」還是南瓜的別稱。中華街分佈於世界各處,只有日本稱「南京町」,以致去到日本的中國人,曾被他們稱作「南京人」。起初能夠去日本經商的,都是財大氣粗的中國大商人,其商品也都是精緻奇巧之物,深受日本社會的寶愛。1661年至1672年的日本寬文時代,從中國傳去了提線木偶,被他們稱為「南京操」,之後的江戶時代在日本流行一時,南瓜也是十六世紀經中國而傳入日本的。元明之際的海上貿易繁盛,南京周邊的沈萬三、張士誠等人都曾參與其中,還有亦商亦盜的倭寇橫行,使經濟發達的南京周邊地區的物品大量流入日本,這是「南京」在日本暴得大名的原因。這期間,一些中國的時尚也成了日本社會模仿的對象,比如日本單口相聲「落語」,著名落語家三遊亭元樂在《讀論語之論語說》中明確闡述說:中國早在漢代就有類似現在的單口相聲的表演方式,而日本江戶時代的段子,大多來自一本從中國傳入的笑話集《笑府》。從傳統的「落語」段子中,不難看出不乏《笑府》、《笑贊》等書中作品的影子,其藝人也有柳敬亭等人說書的招式。於是花生為「南京豆」、掛鎖為「南京錠」、鬥雞稱「南京軍雞」、斑鳩為「南京鳩」、墨鼠為「南京鼠」、烏J樹為「南京黃櫨」、從中國和東南亞輸入日本的大米稱「南京米」、絹經棉緯織成的緞子稱「南京繻子」......明代南京附近私鑄的劣質銅錢「南京錢」傳入日本並流行起來,起到了極壞的影響,以致成了劣幣的通稱,連他們在1864年自己鑄的「天保當百錢」銅錢,也呼作了「南京錢」,簡稱「京錢」。陶製或者玻璃製的珠子為「南京玉」,是玉珠的贗品;還有南京出產的、帶黃褐色的粗棉布「南京木棉」;明末清初燒製的粗瓷器為「南京燒」......可以看出,因為拿出來的已經不是令人歎羨的好東西,隨荌茷~質量的日漸趨於低劣,這場「南京物」的貿易,終於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

指稱女式手錶的「南京蟲」與南京無關,但因「南京物」曾經的輝煌而被人記得,這就是影響力。物質與文化的影響力又是相輔相成的,其最關鍵之處,就是看能不能拿出好東西來。商品必須要有好產品,而好商品的背後如果沒有好的學術、思想等文化軟實力的支撐,也勢必難以持久,商品競爭的最終,畢竟還是文化的比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