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從亞里斯多德說起

2017-01-14

■ 葉輝

一名考古學家較早時聲稱他相信已發現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陵墓,他在希臘北部主持一項為期20年的發掘工作;話說在希臘塞薩洛尼基舉行的一個紀念亞里斯多德誕生2,400周年的會議上,希臘考古學家康斯坦丁奴斯.斯曼尼迪斯(Konstantinos Sismanidis)發言時指出,雖然還沒有證據,但有極為明顯的跡象支持他的說法。

陵墓在亞里斯多德的出生地斯塔基拉古村落發現的,位於塞薩洛尼基以東約40英里,據斯曼尼迪斯所指出,亞里斯多德於公元前322年去世後,人們修建此座建築來紀念他;他說:「我們已找到陵墓,還發現古代文獻中提到的祭壇,以及通往陵墓的道路,與城市聚落內的古市場非常靠近。」

雖然陵墓主人身份的證據是間接的,但卻具備幾個特徵:其位置及廣闊視野;位於一片方形大理石地面的中心,乃至其修建時期,約為希臘化時期剛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亞里斯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在公元前323年去世之後;斯曼尼迪斯認為,「全部都支持一個結論:此一拱形結構遺址乃亞里斯多德墓祠的組成部分。」

亞里斯多德出生於公元前384年,他乃柏拉圖(Plato)在雅典的學生,他的作品構成現代邏輯的基礎,他的形而上學成為基督教神學的一個固有組成部分;而他的著作《詩學》(Poetics)對戲劇原理的分析至今發人深省;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就邀請他為其子亞歷山大的導師。

2014年在希臘北部的安菲波利斯所進行的另一項發掘工作中,考古學家發現當地最大的古代陵墓--有人把那座陵墓與亞歷山大大帝聯繫到一起,引起媒體的興趣,然而,考古學家其後所得出的結論,則指陵墓有可能屬於亞歷山大大帝的親密友人。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意為「人類的守護者」;話說此位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斯多德擔任其導師;及至30歲時,亞歷山大已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視為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之一。

為了尋找並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26年大舉入侵印度,然而,最終應軍隊的要求,不得不撤軍;及至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在巴比倫,沒有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去之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了。

話說亞歷山大大帝因擴充領土而導致的西方與東方的文化融合,他建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那才導致希臘化時代降臨,直到15世紀仍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此等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基里斯(Achilles)為偶像,最終他亦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