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林鄭月娥三大管治願景展現治港智慧和擔當

2017-02-10

姚志勝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選委會委員

行政長官參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競選分享大會上,提出「三大管治願景」。「三大願景」從施政作風、政府角色和理財哲學三方面入手提升特區政府管治,以推動香港振興經濟、改善民生、利益共享為經,以關懷和聆聽社會為緯,順應社會民情和國際大潮,以人為本,切實可行,充分展示了她對治港的擔當與智慧。「三大願景」切合香港社會當前面對發展關鍵時刻的新形勢、新挑戰,對特區政府未來施政方針政策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對香港落實良好管治具積極意義,值得社會各界支持和期待。

林鄭月娥在分享會上提到,特區政府要有「三大管治新風」:一是管治上與民共議、廣納賢能;二是特區政府肩負起經濟發展的「促進者」和「推動者」角色;三是以新理財哲學善用財政資源,回應市民訴求,讓大家能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簡言之,「三大願景」就是「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理財新哲學」。林鄭月娥在香港社會面對發展瓶頸之際,提出特區政府管治要有新願景、新作風,引起市民廣泛關注和期待。

廣開言路化解爭議落實政策更暢順

林鄭月娥的第一個願景,是對香港社會過去一段時間的民情總結。

回顧回歸後歷任特首的管治環境,香港市民的議政意識正逐漸提高。每當社會出現新問題,政府推出新政策,社會各界都會積極提出各種意見,由產業發展、長遠房屋發展、機場三跑等經濟民生事項到涉及政治方面的政制改革,無不引起市民熱烈討論,反映市民作為社會持份者,越來越關注政府政策,要求參與議政和制定政策的意願日益強烈。如果政府未能廣開言路,吸納社會聲音,政府推行政策時無可避免困難重重,拖低施政效能。

林鄭月娥提出與民共議願景,回應社會,吸取各界有益的政策養分和合理建議,政策就可更「貼地」,內涵更豐富,執行更暢順。林鄭月娥同時提出政府日後要廣納賢能,凝聚精英,注入管治新血,正和與民共議願景相輔相成。專業和地區人士等各界精英和民意代表,同為建設香港出謀獻策,謀取共識,這既有助政府吸納民意,化解爭議,亦有助政策更趨完善,回應市民與日俱增的議政訴求。

政府在經濟上要做促進者推動者

林鄭月娥的第二個願景,對特區政府的經濟角色提出了新定位。

香港過去在經濟上以積極不干預政策為圭臬。然而,香港經濟增長近年為金融海嘯以來最慢,城市綜合競爭力落後周邊地區,經濟增長乏力;美國總統特朗普新政祭起的「保護主義」大旗、歐盟一體化進程出現倒退,香港又要面對國際貿易戰的風險。面對不利的經濟形勢,特區政府亟需主動尋找突破口發展經濟,提升抗逆風險能力。特別是香港在發展中所碰到的問題,只有靠發展本身去解決,不應停滯不前。只有由實際出發,主動促進經濟發展,才能讓全社會有力量解決各種長期積存的民生和其他社會問題。

香港要發展創科產業,趕上落後形勢,不可能任由業界和市場「自生自滅」。特區政府對此投放更大資源和提出利好政策,攸關經濟產業轉型成敗。林鄭月娥提出政府在經濟上要做促進者、推動者,施政重點又提倡發展多元經濟,創造更多優質職業,做到既鞏固提升金融、旅遊、物流等經濟支柱,又發展創新科技、創意產業等新興行業。這些主張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源源動力,顯示林鄭月娥能主動把握經濟機遇,積極有為,對香港未來有承擔魄力。

善用財政資源解決深層次矛盾

林鄭月娥的第三個願景,是提出理財新哲學。

資料顯示,特區政府財政儲備高達9,000多億元。香港稅務學會日前估計,今年政府財政盈餘會多達700億至800億元,盈餘可觀。廣大市民期望特區政府能擺脫舊理財模式,善用龐大資源。事實上,二戰後,美國勃興、歐洲重建以至日本崛起,帶動全球大部分國家經濟高速增長、人民平均收入大增,主流西方國家紛紛進行稅務改革,實施各種各樣的福利,與各階層分享經濟紅利。世界各國各地執政者多願將經濟成果惠及民眾,林鄭月娥提出與民共享經濟成果的理財願景,就是順應大勢所趨。林鄭月娥在本屆政府主責安老扶貧工作,推出長津、低收入家庭津貼,破天荒設立貧窮線,任內福利開支大增5成半,率先讓弱勢社群分享經濟成果,紓緩基層市民的生活壓力。現在,她又根據客觀情況,在量入為出原則的前提下,提出以全新思維善用財政資源,更進一步體現林鄭月娥照顧基層、徹底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承擔和誠意。

林鄭月娥提出的「三大管治願景」,為港人如何承先啟後、適度有為促進香港發展,提出了富有新意的管治理念,充分展示了她對治港的擔當與智慧,相信她能夠駕馭複雜形勢,擔得起特首重任。廣大市民期待林鄭月娥施展治港抱負,凝聚各界共識,帶領港人克服困難,開創施政新氣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