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 曉
扭開收音機:「回歸20年紀念盃,特首『跑馬仔』打吡開鑼,薯片叔叔出閘放跑,大幅度放甩其他馬匹,凍齡奶媽步速緩慢,不被馬迷看好,薯片叔叔拋離其他對手,進入大直路,凍齡奶媽無速度,又被馬迷柴台,凍齡奶媽唔夠快又被薯片叔叔領先數個身位,薯片叔叔越戰越勇,在彎位帶出,準備入大直路衝刺最後一百米......」
以上純屬虛構,只是筆者在沒有數據分析或資料支持下,以個人喜好編撰的故事。對,沒有事實根據只能說是「故仔」,在沒有看現場馬匹比賽和馬迷反應,沒有研習往績和狀態,可唱好某「馬仔」,亦可貶低另一參賽者,反正只有我是馬評家,喜歡便相信,不用客觀,不用數據。馬評家也不用交代唱好或唱衰的理由,你可以說我這「馬評人」是黑箱作業。
「鍾氏民調」也應驗一個定律:每逢政治事件都會跳出來主導一次「民意調查」,今次特首選舉前哨戰也不例外,亮一亮相,叨一叨「香港大學」金漆招牌的光,或許叫價也可觀一點吧。
若把「鍾氏」比喻為一名「馬評人」,「鍾氏」是一名最劣等的,在沒有實質證據支持下,套上一些所謂數字來唱好唱衰以達到目的,即使沒有比賽也「照評」可也,與「造馬」無異。
一個馬評家若有真材實料,在參考客觀數據作出具科學結論,結果會獲得認同。但若只是巧立名目,以一些偽論術瞞天過海,早晚會東窗事發被人揭穿,屆時便醜死怪了。或許,「鍾氏」不做「民調」,也有條件做「劣等馬評人」。